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阅读答题思路与格式

说明文阅读答题思路与格式

说明文阅读答题思路与答题格式
一.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
1.总分式
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常见于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3.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二.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一般按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苏州园林》
三.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作用: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使表达更加真实、有力。

2.列数字
作用: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表达更准确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

(注:举例子和列数字通常放在一起考察,题目两个空,答题时将二者合起来)3.打比方
含义:以人们常见的、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熟悉的事物。

作用: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形象性4.下定义
含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规定性说明
作用:科学、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
5.分类别
含义:把事物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
作用:能使人了解事物的概貌,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使说明条理清晰
6.作比较
含义: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

有类比和对比两种,其中,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对比是为了说明不同点
作用:可以鲜明、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7.作诠释
作用:使说明更加清楚,更容易被人理解
8.摹状貌
作用: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9.画图表
作用:能更加简明、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
10.引资料
引用的内容一般分为四种:传说、故事、诗句和史料。

前三种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史料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准确严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明方法的运用(上文已讲)二是词语的运用。

词语的准确严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同义词。

1.“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据了解、大约、左右、估计、据史料记载等)
答题格式:不能。

删掉了……,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而使用……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一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词语?为什么?
一般都是同义词。

答题格式:不能。

原文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这一词语的意思是……(或只有…意思),如果替换就与文章内容不符,无法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生动形象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有两种体现方式:
1.一般都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

2.这句话运用了好词,将这些好词语摘录出来,说明它们在表达方面使得语言
更生动形象。

五.开头段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的开头段落有时会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讲述一件事来引出说明对象。

其好处(作用)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有时也会有描写。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请注意:
1.答题时切记要分点分条,依据分值来分点分条。

2.说明文问题的设置一般是按照从前到后的,所以在从文中找答案时也应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

3.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就摘录原文,但是原文过长的一定要自己概括总结。

4.注意寻找段落的中心句。

5.一定要先看题再读文章!一定要先看题再读文章!一定要先看题再读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