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文档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文档

第一讲中国历史高频考点考点释义中国古代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明清是我国大一统的历史时期。

是古代史中复习的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主要内容,重要人物的重要功绩等是考试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重要词条(一)先秦历史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人繁荣时期。

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开始种植粟和栽培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起义的国人赶走,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政,史称“共和行政”。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

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

“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儒家的创始人是孑L子,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人,后期法家人物代表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秦——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种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

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

此即为“坑儒”。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将项羽重重包围于垓下,四面楚歌的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拔剑自刎。

公元前202年6月,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重新归于统一的中国建立了西汉王朝。

东汉——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随后生产逐步恢复,经济得到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依旧严重,外戚、宦官专权,导致黄巾起义爆发,汉献帝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两汉对外交往——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

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1世纪时传人中国。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2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西晋时期,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三)隋唐、五代、两宋隋朝——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隋炀帝统治残暴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隋朝时期开凿了古代世界最长的京杭大运河。

唐朝——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经济上,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农业方面,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生产工具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闻名于世。

商业繁荣,形成了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等。

文化上,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

书法上有“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绘画方面,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人称“画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外交方面,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人吐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中日交流频繁,遣唐使络绎不绝。

“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

唐朝后期随着激烈的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唐朝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贞观之治——公元60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这一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大好局面。

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他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年之久。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民生凋敝。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此后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并最终导致唐朝灭亡。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其内容为: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两税法——唐代后期用以代替租庸调制的赋税制度。

两税法的实行,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均田制遭破坏的必然结果。

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须上籍征税。

同时不再按照丁、中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户税及土地税。

这是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

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两宋——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

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同年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五代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印刷术——四大发明之一。

公元1041—1048年间,北宋“布衣”(平民)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烧制成的活字排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书中有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和制墨的记载。

(四)元、明、清元代——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

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今台湾)。

明朝——1368年,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文字狱——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