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人际关系的小方法
(一)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1.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
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
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2.要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3.要以诚相待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4.要宽容谅解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5.消除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
(二)老师在处理学生个案矛盾时
1.教师在处理时要做到态度平和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耐心倾听,谈心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适当的批评责备可能也是必要的,但严词训斥的方式要慎重采用,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老师要耐心倾听双方的辩解,认真对待,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赖。
中学生虽然个子比较高,但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成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在他们的心目中却看成是大事。
学生倾吐时。
老师如果
认真听了,学生对老师的信赖,矛盾也就解决了一半。
2.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学生发生矛盾,双方都有责任。
老师吧对方找在一起,让他们先说说自己做错的地方,再说说对方错在哪里。
错了向对方道歉。
当对方做自我批评时,另一方的气也就消个差不多了。
借此机会,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双方明白搞好团结的重要性。
3.让学生集体发挥爱的感召力
发生矛盾的双方,在一段时间内心中会很难受,需要其他同学用友爱来抚平创伤。
如果集体能不冷落他们,用关怀温暖他们,就会重新激发他们的爱心,努力弥补失落的友谊。
4.教会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
如果学生了解化解矛盾的方法,遇事就不会那么盲目,冲动。
要利用班会课告知学生,同学之间有矛盾分歧属正常现象,产生矛盾时要冷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要相互谦让,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遇事要三思而行,不能动辄就用拳脚来解决,那只能把矛盾越闹越大,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确实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5.教给班委干部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方法
学生之间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矛盾,有些是芝麻大的小事,如借笔没还,本子撕碎了等,对于这些小事老师每件亲自处理确实时间有限,但不处理又怕事情越闹越大,这时就可以教班委干部如何处理,教师提出解决意见,让班委参照解决,解决后汇报结果。
倘若解决有困难教师再出面。
通过慢慢地训练班委也能解决一些矛盾,这样,有时学生直接找班委解决,或班委主动解决,根本不用教师操心。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当然一开始班委解决问题时班主任要关注他解决矛盾的过程,指出他处理问题时的好的做法,并提出改进意见。
等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日趋成熟了再逐渐放手。
对于班级同学中发生的矛盾因为班委就在同学中间,他们最了解,处理起来也及时,但一定要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一方面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同时也避免班委处理有失偏颇。
总之,一个班集体是由学生凝聚而成,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产生不团结现象。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和行为表现,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在班会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学会体谅,学会珍惜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学会分享与共处,让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团结、和谐的良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