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1、证据学研究对象涉及哪些详细内容?(p3)证据学研究对象和详细内容应当涉及如下几种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3)证据内容和形式统一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老式文化背景。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关系。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经验及证据理论。
2、如何对的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p35)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对的公正评价,就必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它进行全面分析。
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法定证据制度具备一定历史进步性。
自由心证制度建立,引起了诉讼构造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形而上学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证明办法,拟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
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原则,能使法官依照当事人双方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
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种重大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民主化进程。
自由心证制度建立,使法官挣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束缚,有也许按照自己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对的解决案件提供了也许性。
它推动了证据科学发展和证据理论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原则,它为法官运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辽阔天地。
这是自由心证制度可以产生并长期存在一种核心因素。
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选取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自由裁量权。
因而,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限制。
例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
”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自白成为对她不利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依照。
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限制,都体现了某些有价值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备一定合理性。
3、物证证明力特点是什么?(p72)答:物证同其她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
言词证据运用普通要靠实物证据来检查,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干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证明力按照物证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状况阐明:一种状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证物,是以其外部特性,同案件事实产生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
所谓外部特性,是指本证物外部形态、规格、大小、构造。
商标、图案。
出厂日期等特殊标志。
另一种状况是,凡没有一定固定形状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物质材料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鉴定结论,而拟定属性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4、收集证言基本程序有哪些?(p97)(1)对证人询问应由指定办案人员进行。
为了保证证言客观性,询问证人时不能少于两名办案人员。
(2)询问证人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工作,拟订询问提纲,认真分析案件,特别是对询问重点要明确,还要对证人与本案和本案当事人关系理解清晰,做到心中有数。
(3)询问证人要进一步实际,进一步群众,最佳到证人所在单位或在本人住所进行。
询问时必要出示询问证明文献;必要时,可告知证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
(4)询问证人必要个别进行,不许采用讨论会、座谈会形式启发诱导进行询问。
(5)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实事求是作证是每个公民义务。
如果故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6)询问时,还要查明证人身份及基本状况,以及证人与本案关系,不得启发、诱导、指名问证,要让其全面、客观地论述她所理解案件状况,然后,再依照询问提纲要解决问题,向证人提问。
(7)询问证人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给证人核对或向她宣读,容许补充、修正。
在承认无误后,由证人在笔录上签名或捺手印。
(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要有她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要选取她们习惯场合。
询问方式也要适应未成年人特点,尽量消除她们不必要顾虑。
询问聋、哑证人,应当有懂得聋哑手势翻译,并且将这种状况记入笔录。
5、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概念和运用规则各是什么?(p160,163)答: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重要事实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她证据结合才干证明案件重要事实证据。
直接证据运用规则:(1)禁止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她非法办法收集证据。
(2)必要在法庭上通过控辩双方询问、质证,并通过查实后来,才干作为定案依照。
(3)孤证不能定案。
即只有一种直接证据,而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状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
(4)直接证据必要得到间接证据印证,才干认定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运用规则:(1)必要审查每个间接证据与否真实可靠。
(2)必要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使用。
(3)必要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与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种完整证据锁链。
(4)所有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种对的结论。
这种结论必要具备必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她一切也许性。
6、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p98)证人证言证明力反映在真与假限度上,具备不拟定性。
办案过程中,必要认真审查、判断。
(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三个阶段即感受、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判断证据力大小与强弱.(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关联性。
(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自身与否具备利害关系,以拟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限度。
(4)审查认定证人品格、操行对其证言与否产生影响。
(5)审查、判断证人作证能力。
(6)综合对比,实物验证。
一、二、选取题1——5、ABCD、B、ABD、AD、ABC6——10、ABCD、A、A、BCD、A三、案例分析案例一问题:1.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2.依照上述报道谈谈你对此案理解与看法。
答:1. 本案中全是间接证据,没有直接证据。
由于所有证据都是间接证明案件真实状况。
间接证据有:死者尸体,有关物品,勘验记录,大量证人证词,电话记录,声音辩听等.2.本案虽无直接证据,但大量间接证据都分别正明了与本案有关联某一情节;各间接证据客观上具备内在互相依赖,互有关联,互相一致,互相衔接并具备排它性,完全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司法实践中应善于对的运用间接证据打击犯罪.孤证不能定案,但如果案件都是间接证据只要满足一定条件,符合一定合用规则,同样可以定案。
2、案情:。
问题:依照本案,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为什么?答:1、原始证据有:作案工具及器材,存取款帐户存折及其凭条签字,租房招贴签字,指纹,门锁,赃物等.这些都是来源于本案事实或原始出处.2、传来证据有:现场勘察笔录和照片,物证鉴定,物品清单及估价结论,证人证明等.这些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是复制或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证据.3、言词证据有:证人证言,被告供认记录,物证物价鉴定.是以人陈述为体现形式和存在证据.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言词证据.4、实物证据有:作案工具,存取款凭条和存折,赃物赃款,现场堪擦记录和照片,各种书证.是以实物形态存在和体现形式证据.5、直接证据有:被告供认,储蓄所证明.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重要事实证据.6、间接证据有:报警记录,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现场勘察记录照片,存取款凭证等,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事实证据.作业2一、问答题1、简要阐述三大诉讼证明异同?(p215)答:三大诉讼证明共同特性: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综合概念。
由于,实体法抽象规定和普通原则要贯彻到详细案件上,就必要对实体法规范要件事实进行证明。
从实体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规定;从形式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节。
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证明共同特性。
三大诉讼证明方式也是相似,都采用逻辑椎理。
司法认知和推定等办法。
此外,三大诉讼证明主体也是相似,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
当事人和律师。
三大诉讼证明差别:第一,证明责任分派不同。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责任由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责任。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详细行政行为违法责任。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主体,而是依照当事人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证明责任。
第二,证据种类有所不同。
书证、物证。
视听资料。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证据种类。
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特有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特有证据种类。
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
第三,证明原则法律规定不尽相似。
对证明原则,国内三大诉讼法采用术语不同。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晰,证据的确、充分”。
只有“案件事实清晰,证据的确、充分,依照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才干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晰”,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的确。
充分”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但没有“事实清晰”规定,并且也没有“证据充分”规定。
第四,证明对象不同。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重要是关于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事实;民事诉讼证明对象重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事实;行政诉讼证明对象重要是与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合法性关于事实。
第五,证明程序规则不同。
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一种构成某些,与诉讼程序具备一致性,因此,三大诉讼程序不同决定了相应证明程序也不同。
刑事诉讼特有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程序;民事诉讼特有证明程序规则体当前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
2、国内关于证明责任问题有哪些立法规定?(p238)国内《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没有提到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一词汇,只有在《行政诉讼法》第32条明确提到了“举证责任”概念,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揭示举证责任概念所包括意思。
但是,国内三大诉讼法事实上也建立了证明责任制度,体当前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依照已经查明事实。
证据和关于法律规定,分别作出如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晰,-证据的确、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根据去律认定被告人无罪,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局限性,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证据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