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夜市文化
台湾夜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热闹!
热闹的首要表象就是人多、人气旺。
在台北、高雄、苗栗、花莲等地,我先后考察了各类型的夜市。
虽然大都市的和各县乡的夜市各具特色,可谓千面风华、各有千秋,但人多、人气旺盛则是共同的特征。
每到夜晚,各行各界的民众逛夜市、吃夜市、玩夜市的人潮如流,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举家出动者有之,情侣同行者有之,同仁好友结伴而游者亦有之,甚至外地和外国游人前来凑热闹的人也不在少数。
所以台北、高雄等大城市都有若干观光夜市。
走进夜市,或品尝名小吃,或随心购物,或携幼玩耍。
吃得开心,买得称心,玩得欢心。
吃喝玩乐,其乐融融!
夜市不仅有数以百计的传统小吃和各具特色的平民美食,满足民众的味觉,还有各色各样的游戏,供人们玩耍。
苗栗夜市的套圈游戏还真的勾起我儿时在北京天桥玩套圈的记忆!日用百货,服装饰品,书刊影碟,家电家具,药品化妆品,等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每个夜市就是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供需平台;走进夜市就能触动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夜市是平民休闲的乐园,也是便民、乐民、惠民的胜地。
据报载,电影导演叶天伦先生对台北的夜市情有独钟。
他说,上大学时,学校附近的景美夜市,不但是他常去品尝美食的地方,
也是他积累创作能量的园地,不少天马行空的创意,都在一摊又一摊的美食小摊里完成。
正是夜市中的小人物、小故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他的电影梦。
他深有体会地说:“我对夜市有说不出的亲切感。
”
台湾的夜市历史悠久,经久不衰。
不少摊商几代家人传承。
创名牌是摊家的追求,也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
台北市宁夏(街)夜市“老润饼”摊商,已有60年的历史,现任老板娘林秋云于10年前接续父亲的手艺经营,一直保持着“老字号”的传统,很受顾客的青睐。
尊重历史、保持传统,也是台湾夜市文化的一大特征。
台湾夜市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也令人赞佩。
在这里,夜市是民有、民营、民享、民管的领地。
管理上的自主、自治与自律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台湾,管理夜市的机构是自治会。
自治会的成员由业者直接选举,任期两年。
夜市的场地一般是利用商业街的路段,日间交通无阻,店铺营业,晚间封路开展夜市。
有的市县如苗栗、花莲等地,是利用停车场,白天停车,夜晚5时至次日凌晨夜市。
夜市的管理包括摊商的经营规则、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维权安保。
摊位每两年抽签方式调换一次,力求公开、公平、公正。
尊重法律约束、迎接顾客检验、接受舆论监督是夜市自治会和摊商业者的共同承诺。
与月中旬,台北士林观光夜市受到报界批评,自治会立即组织摊商讨论,研究整改措施。
有的摊主发誓“决不做害群之马”。
夜市,为各大中城市的现代文明增添着生机盎然的文化色彩。
以台北为例,这是一座现代国际大都市,但它在与国际流行同步之际,又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特色,形成多元的生活形态和风貌。
这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显著标志。
而夜市,恰恰使这种特色更加鲜明、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