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概论-除草剂基础知识
园林作物应用氨氟 乐灵示意图
摘自中国花卉网
2、空间位差选择性
存在空间层次种植结构的作物田或果园等,可以采用 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使除草剂接触不到作物或者接触 到非要害部位(生育期行间处理法) 典型代表:
玉米田后期使用百草枯,果园除草使用草甘膦/草铵膦
保护性喷雾
作物生育期行间处理
定向喷雾
香 蕉 园 使 用 百 草 枯 除 草
除草剂
基础知识
王永铭制作
目 录
1
除草剂发展过程简介
2
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
3
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4
除草剂作用机制简介
5
除草剂的主要靶标酶
6
除草剂的分类与特点
7
除草剂的药效与药害
8
除草剂抗性发展情况
杂草危害
农业生产中,杂草与 作物争夺光照、水分、养 分、空间,严重影响农作 物产量与质量;杂草作为 农作物病虫害中间寄主或 越冬场所,助长病虫害传 播与蔓延,因此为实现作 物丰收,需要有效的防除 田间杂草。
单子叶
竖立,狭小,表面角质层和蜡质
层较厚,表面积较小,叶片和茎 秆直立,药液易于滚落
顶芽被重重叶鞘包围,触杀型 除草剂不易伤害分生组织
双子叶
平伸,面积大,叶表面角质层较 幼芽裸露,无叶片保护,触杀 薄,药液易于在叶面上沉积 型除草剂能直接伤害分生组织
典型代表: 应用氯氟吡氧乙酸防治小麦田猪殃殃、泽漆; 应用精喹禾灵防治大豆、花生田禾本科杂草;
普遍采用苗前封闭
乙草胺 异丙甲草胺
二甲戊灵 苄嘧磺隆
2)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
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位 差,杀死表层浅根杂草,而无 害于深根作物(如图)
典型代表: 果园使用敌草隆与西马津防除杂草
利用土壤位差除草剂杀死浅根杂 草而无害于深根作物
果园应用氟乐灵、 丙炔氟草胺、乙氧 氟草醚等封闭除草
现代除草阶段
3
有机化学除草时代
—始于1942年发现2,4-D —步入有机化学除草时代
化学除草、机械除草等
化学除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19世纪60年代—1945年
无机除草时代(如氯酸钾、硫酸、硫酸铜等)
➢有机化阶段:1945年-19世纪70年代
有机除草剂诞生及应用
➢有机超高效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相比于传统的 人工除草、机械除 草及生物除草等方 式,化学除草具有 高效、快速、经济 等优点,成为农业 高产、稳产的重要 保障。
除草剂定义
顾名思义,防除杂草的药剂。 通俗定义是指用以彻底的或者选择性的杀灭或抑 制杂草生长的一类化学物质(化学药剂)
herbicide
除草剂 Herbicid
e
发展过程简介
典型代表: 插秧田使用丁草胺封闭杂草
水稻田施用除草剂除草 原理示意图
原因分析:
1、杂草与秧苗当前时期的耐药能力; 2、除草剂剂型选择,不黏附秧苗; 3、药剂固着土壤表层土,秧苗与杂草对 于药剂的吸收程度不同; 4、除草剂性质与使用方法(如淋溶性)。
注意事项:
1、漏水田易出现药害; 2、水层保持5-7天,不淹没秧苗 3、水稻缓苗后应用; 4、降雨后或有露水易黏附,产生药害; 5、整地要平整,有利于药效发挥。
千金子危害水稻 拍于印尼索罗
猪殃殃危害油菜 拍于重庆大足
选择性原理划分为五个方面
选择性 原理
位差与时差 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保护物质或安 全剂获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 择性
位差选择性 时差选择性 综合利用选择性
吸收差异 输导差异 安全物质
安全剂
除草剂活化差异 除草剂钝化差异
时差与位差选择性
时差与位差选择性 是指人们利用杂草与作 物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 的不同,使作物不接触 或者少接触除草剂,而 使杂草大量接触除草剂 而实现的选择性
1980s,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现与应用
—标志着化学除草进入超高效时代
herbicide
除草剂 Herbicid
e
选择性原理
选择性
机理
除草剂
杂草与作物同时发生,而大部分杂草与作物同属 高等植物,尤其作物杂草属于同科或同属情况下,需 要除草剂具备独特殊选择性或采用恰当使用方式使除 草剂获得选择性,除草剂才能应用于大田除草。
大豆田播后苗前使用百草枯+乙草胺+嗪草酮
玉米田播后苗前使用 烟·异丙草·莠
灭荒+封闭除草示意图
小麦田田播后苗前使用 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 灭荒+封闭除草示意图
小麦播种后出苗
前杂草大量发生, 使用百草枯灭荒
利用位差与施药方法等的综合安全性
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吸收药剂 的位差方面的差异化及作物与杂 草对于除草剂耐药性的差异,同 时采用合适的剂型及使用方法, 使作物安全,而杂草吸收药剂死 亡。
除草剂 제초제
weedicide
根据除草方法、除草工具等,杂草防除大体 可以分为主要的三个阶段:
1
古代除草阶段
2
近代除草阶段
3
现代除草阶段
古代除草阶段
1
人工除草
—截至20世纪初 —以人力、畜力等方式 人工除草
近代除草阶段
2
人工为主,化学为辅
—截至20世纪40年代 —除草工具进步、无机 化学除草的诞生
超高效时代,以磺酰脲类除草剂应用为标志
1942年,发现2,4-D除草活性
除
草
—标志着化学除草步入有机化除草阶段
剂 1950s,发现百草枯除草活性
发
—引领有机非选择性性除草剂市场
展 1970s,苯氧羧酸类、二苯醚类、酰胺类除
的 草剂大量应用,草甘膦的发现与应用
里
—引领有机非选择性除草剂市场二次革命
程 碑
时差选择性
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与出苗 的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通俗的讲,常见的播后苗前封杀 同效除草剂均属于此种情况:杀 死已经出土的杂草,封闭未出土 的杂草。
典型代表:
玉米田播后苗前使用烟·异丙草·莠去津 玉米田播后苗前使用草甘膦+异丙草·莠
玉米田播后苗前使用草甘膦+异 丙草·莠 灭荒+封闭除草示意图
水稻田施用大粒剂示范图 —埂上抛TM产品使用
形态选择性
利用杂草与作物形态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植物叶的 形态、叶表面结构、生长点位置等关系到药液的附着与吸 收,其差异性间接影响植物的耐药性。
禾本科杂草 阔叶类杂草 莎草科杂草
Hale Waihona Puke 影响药 剂品种选择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性与耐药性
组织 植物
叶片
生长点
位差选择性
时差选择性
位差与施药方法 等获得选择性
位差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 播后苗前用药,利用药剂固着表层土不向深层淋溶特性,杀死或
抑制表层土中萌发的杂草种子(作物与杂草种子大小差异、播种深度 差异)
典型代表: 玉米田使用乙·莠,大豆田使用乙草胺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除草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