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10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初步发展
1、时间: 19世纪末 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 2、原因 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①投资增多,企业增加,规模扩大 3、概况 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4、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戊戌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为什么19世纪末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会得到初步发展呢?
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被日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
日军从沦陷区掠夺的大批物资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字
说明了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的最大一家民 族烟草企业。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 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 连年亏损的局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 价收买公司股票,从而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著名实业家
张謇
大生纱厂 周学熙 南张北周
【学思之窗】
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 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贴画,这一组火花反映了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民族资产阶级的什么精神?
(三)、“短暂春天”
1、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除 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04辽宁广东8)甲午战争以后,国内 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 直接原因是 A. 西方科技的传播 B. 重商思潮的影响 C. 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 改良思想的推动
((07海南历)13.1901~1905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 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30多道 上谕,推行新政。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 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 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允许自由发展实 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 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三)、“短暂春天”
1、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除 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a: 自然经济
b:洋务资本
c: 外国资本
d: 民族资本
e: 官僚资本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 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 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 念的准备。
(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 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 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 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 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
(2006年广东历史卷)1914-1920年, 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 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 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 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07广东单)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 年的一则报纸 广告。作为直接证据, 它可以用于研究
材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 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各 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辛亥革命的推动
孙中山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后到张家商店贴出的标语
1919年清华 大学学生焚烧日货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国共十年 发展较快 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 日益萎缩 时期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 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②官僚资本的压榨 ①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②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 税,还滥发纸币等
横行在我国东北沦陷区的日军
日军放火焚烧了中国招商局,招商局为民国初年由 官僚买办盛宣怀创办,为中国当时著名的企业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历程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于什么时候?
(一)、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代表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企业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 ②以轻工业为主 特点 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 力的压迫,步履维艰 时间
材料一:《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 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 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 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 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材料二: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 内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 空虚,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A.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 的思潮 C.工人阶级 的诞生 D.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
(08天津)1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 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 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 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07北京综)17.民国初期实业蓬勃 发展,这一时期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 粉的增长最快 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 业的楷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三重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 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 素。
(4)社会动荡。近代中国 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 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基础练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8上海)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 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趋势的是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 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 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 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04辽宁广东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 面粉、棉纺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05江苏11)民国初期,中国民族 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 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陈立夫、陈果夫
孔 祥 熙
宋子文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年 1938年
= = = =
=
人们不得不携 带大捆大捆的 钱前往抢购日 用品的情景
1939年
1943年 1945年
1948年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本课小结: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较快发展 短暂春天 沉重打击
2.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 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政治 条件是 A. 维新变法运动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
(02春季13)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 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 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03春季15)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A. 凭借国家实力强制掠夺 B. 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 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D. 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 润
(08宁夏)30.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 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1900 21.5 4.7 1910 14.7 4.3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0.3 0.7 1.5
时间短暂 民 国 分布范围扩大 初 仍集中在轻工业
发展概况:
①新建和扩建 厂矿企业增多
年 ②投资总额增 民 加 族 工 ③纺织业和面 业 粉业发展最快, 分 化工、皮革、 布 卷烟等行业也 示 有相当发展 意 图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特点?
(四)、曲折发展
阅读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时期 状况 原 因
初步发展
曲折发展
卷土重来 陷入绝境 时间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产生
1860 1870
下列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 济形态,即外国资本、洋务资本、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请同 学们将a、b、c、d、e分别与这五种经济形态 对应起来。
欧洲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情况
时间
国别
比例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减少到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减少到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 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 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 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 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 提出要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 策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实业救国”论。 张謇认为:实业救国乃“富强之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