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惠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 精品

城市规划-惠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 精品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目标与发展规模 (1)第三章用地布局与规划管制 (2)第四章产业布局规划 (8)第五章住房建设规划 (8)第六章旧区改造规划 (9)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9)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10)第九章市政设施规划 (11)第十章生态保护规划 (12)第十一章历史保护规划 (13)第十二章年度计划与实施措施 (14)第十三章附则 (15)附表一:“十二五”建设项目一览表 (16)附表二:20XX年年度建设项目一览表 (3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要求,深化落实《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XX-202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的核心目标,为促进惠州市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实现惠州市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XX-2020)》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6.《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7.《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8.《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上报审批稿)9.《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0.《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11.规划范围内已编制完成的分区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12.国家、省及惠州市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13.惠州市各部门、区(管委会)的相关政策文件第三条规划年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XX-20XX年,同时制定20XX年年度实施计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国务院正在审批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确定的惠城组团(市中心区、惠城外围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陈江—仲恺组团。

其中惠城组团包括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小金口、水口街道办,汝湖(不含原仍图镇部分)、马安、三栋镇;陈江—仲恺组团包括惠环、陈江街道办、潼侨、镇隆镇;惠阳—大亚湾组团包括淡水、秋长、澳头、霞涌、西区街道办、沙田镇和永湖镇,总规划面积约1703平方公里。

第五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规划期限内,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与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其中,文本中标注有“”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建设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六条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的空间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夯实“一城三组团”的空间主体架构,以建设“三条轴线”为空间导向,以建设“八大基地”为切入点,集聚提升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夯实壮大优质产业规模效益,优化美化城市环境空间品质,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塑造宜居宜业、绿色和谐的文明城市。

具体包括:1.完善夯实“惠城中心区-惠阳副中心区-陈江-仲恺地区”的“一城三组团”空间架构,拓展建设新城区,注重优化组团功能联系,促进“三组团”融合整体提升,塑造城市综合竞争力。

2.以“三旧”改造为契机,优化建成区用地结构,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至“十二五”期末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在298平方公里(不含大亚湾石化工业基地和惠州市荃湾港区用地2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8.07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88.62平方公里。

3.八大基地中的“六大”基地主战场职能进一步夯实壮大,先进制造业空间格局更加集约壮大,现代服务业空间体系初步构建,培育形成结构优化、“双轮并进”的现代产业空间布局格局。

4.贯彻“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大各类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布局、环境生态设施完善达标、道路市政设施支撑有力的山水生态优质、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城市格局。

5.区域一体化深入开展,初步形成跨界设施一体衔接、产业功能互补对接、边界地区联合开发、协调机制更加完善的深莞惠一体化格局。

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目标体系注:港口吞吐量为海港与河运的总计。

第七条建设重点1.集约建设产业园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落实打造“八大基地”要求,以“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为核心,集约建设产业园区,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发展有利于培育产业创新的生产性服务职能,打造集聚现代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平台。

2.优化城市空间质量,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在“一城三组团”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各组团的生活配套和生产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繁荣城市商业氛围,培育综合创新技术服务,塑造宜居宜业的优质城市环境。

3.加快外联设施建设,推动关联地区开发:积极响应区域一体加速、深莞惠深化融合的趋势要求,加快重大外联性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惠州融入深、莞珠江东岸核心区的联通效率,通过构建深莞惠半小时生活圈,进一步提升外联设施沿线土地的区位优势,增强关联地区的开发动力。

4.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共享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创新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覆盖。

5.强化宜居城市建设,实现和谐绿色发展:以保育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完善提升城市居民基本社会保障水平为着力点,建设“都市风景”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宜居宜业”进而“乐居乐业”相得益彰的生态文明、和谐绿色的现代城市,要求着力改善民生,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严格执行城市绿线、蓝线管制要求,切合区域生态保育要求开展粤港澳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引导区域绿道贯通城市、走入社区,加强江河湖泊和跨界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使惠州山水生态城市更加秀美、绿色和谐处处可及;保护与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城镇特色与魅力。

第八条发展规模规划总人口312万人,设施人口252.4万人(外来人口按0.7进行折算);城市建设用地298平方公里,大亚湾石化基地和荃湾港区用地28平方公里,总用地规模326平方公里(大亚湾石化基地和荃湾港区用地不计入用地平衡中)。

第三章用地布局与规划管制第九条土地供应规划20XX年区内建设用地298平方公里(不计石化工业基地和惠州市荃湾港区用地),新增建设用地88.62平方公里,其中利用存量用地54.97平方公里。

至20XX年底,人均用地分别调整至118.07m2/人。

各组团及分年度土地供应安排详见下列两表。

各组团土地供应安排(单位:平方公里)注:表中用地供应不含大亚湾石化工业基地和惠州市荃湾港区用地。

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时序安排一览表(单位:平方公里)注:表中用地供应不含大亚湾石化工业基地和惠州市荃湾港区用地。

第十条 用地布局规划建设用地29802公顷,占总用地17.50%,人均用地118.07平方米。

其中,惠城组团、仲恺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建设用地分别为12023公顷、5604公顷、12175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40.43%、18.80%、40.85%。

规划区及各组团的各类用地布局安排详见下列两表。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注:上述用地平衡中不含大亚湾石化基地和荃湾港区用地(该部分用地约28平方公里)。

分组团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注:上述用地平衡中不含大亚湾石化基地和荃湾港区用地(该部分用地约28平方公里)第十一条 四区管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敏感程度,划定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实施相应的开发建设管制:1. 已建区:现状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的城市地区,总面积257.18平方公里。

要求严格保护旧城地区历史文化城区、街区和历史建筑,维护城市肌理与历史文脉;控制城市新区居住比例失衡增长的状况,加快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支路网络,加强绿化环境建设。

2. 适建区:近期适于城市建设所需用地的规划控制范围,是规划期内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地区,总面积159.78平方公里。

要求严格按照规划所安排的性质、规模进行用地使用和建设,严禁随意改变用地使用性质和规划安排;规划安排的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应同步建设,严禁滞后建设或不建。

3. 限建区:为城市远期(2020年)的建设发展储备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通过用地条件判别的可建设区域,总面积153.28平方公里。

限建区作为远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预留用地,规划期内不能随意使用;如出现不可预测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本区域能用地进行开发使用需进行必要的论证,并对区域内用地进行整体平衡调整,在保证总体建设量不变的基础上,方可使用。

4.禁建区:区内长远发展必须控制的城市基本生态保护区域,主要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自然灾害防护绿地及绿廊等,总面积1280.98平方公里。

禁建区内的土地是维护城市形态和保护生态空间的基本保证,必须得到妥善保护;严格保护禁建区内的土地,不得任意开发利用,用地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规要求,不得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十二条四线管制1.黄线:将区内城市市政公用、交通广场、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划入黄线管制范围,管制范围42.2平方公里。

黄线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之不相关的其它建设,以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2.绿线:将区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名胜区等绿地划入绿线管制范围,管制范围776平方公里。

管制范围内要求严格控制建设行为,防止侵占绿地。

3.蓝线:将区内江、河、湖、海、库、渠、湿地等城市地表水和岸线自然生态环境划入蓝线管制范围,管制范围95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作为饮用水源水库的最高水位线向陆域纵深约100米、其他水库库区范围;东江两岸约100米、西枝江两岸约80米、淡水河两岸约50米、其他规划保留河道两岸约5米范围。

管制范围内严格控制建设,非经原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区内进行建设项目开发。

4.紫线:包括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五一路历史性街区、古城墙历史性街区、水东街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县城历史性街区、铁炉湖—东坡故居历史性街区区、桃子园历史性街区等7个街区,以及各市县级以上历史性建筑。

规划区紫线管制范围约1.93平方公里,要求严格实行城市紫线管理制度,避免占用历史建筑用地,破坏历史风貌。

第十三条重点建设地区规划各组团的重点建设地区是:惠城组团重点建设“五大新城”(包括江北新城、东部新城、南部新城、惠博新城、中职新城)、惠南科技产业园、火车站地区;仲恺组团重点建设仲恺新中心区、液晶产业园、LED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玉东方珠宝城、伯恩光学城、洋纳工业园、良湖工业园(鸿海精细化工基地)、万兴工业园、行诚工业园);惠阳-大亚湾组团中,大亚湾片区重点建设高技术创新产业区、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港口物流产业基地、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区和中心北片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