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 01绪论 先秦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 01绪论 先秦文学概述


四、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 1、文史哲不分
2、诗乐舞结合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舜典》 诗,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礼记· 乐记》 3、作者身份不明确
五、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巫(甲骨卜辞)——史《左传》——士(诸子散文)
六、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夏商时期:巫史文化 原始宗教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巫术文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九流十家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都邑之移转。自其 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王国维《观堂集林· 殷周制度论》
第三节 先秦文学概述
一、概念界定: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以 前的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 形态。 先秦文学主要指周代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 学。这一时期由天下一统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归于中央 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由分裂而寻求统一 的时代特征。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文学史、文学史三层面、文学 本位、“三古七段双视角” 2、文学演进中的互动关系有哪些? 3、简述先秦文学的特点和作者的流变。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文学演进的因素 外部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环境 内部因素:不平衡性(文体、朝代、地域) 二、文学演进中的互动关系 雅俗互动 文体渗透和融合 复古与革新 文道关系
三、中国文学的基本分期
一、“三分法”:三古、七段、双视角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 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二、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诗歌
三、先秦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
1、《尚书》和《周易》:儒家经典。是中国早期的书面文 学。 2、《诗经》:儒家经典。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 积极现实主义的源头。 3、史传散文: 《左传》长于记事,《国语》长于记言,《战国策》长 于写人,叙事文学趋向成熟。 4、诸子散文: 《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由简单的语录体,经论辩 文体,发展为成熟的专题论文。 5、屈原和楚辞: 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成为中国诗歌积 极浪漫主义的源头。
中国古代文学1
先秦两汉文学主讲教师:杨智 Nhomakorabea文学院“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自序》
绪论 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节 文学史的概念和演进
1、文学史的概念 文学史即文学的历史。 2、文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背景层面: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主体层面: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 作品层面: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阐释文学作 品的演变历程。 3、文学本位的概念 一体两翼: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 批 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 文 学史的另一翼。
二、“四分法”
1)上古文学: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 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2)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 达到顶峰。 3)近古文学 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 起并达到顶峰。 4)近代文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 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