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所有权归属及其流转规则

货币所有权归属及其流转规则

货币所有权归属及其流转规则——对“占有即所有”原则的质疑其木提【内容提要】货币为民法上的特殊......【关键词】货币种类物占有......一、问题的提出在现实生活中,货币现金因人们的买卖、投资、储蓄......我国民商法学界对货币所有权......但近年来,学说多主张该“占有即所有”原则......货币是民法上的特殊动产......二、大陆法系上货币返还请求......在古罗马时代......《德国民法典》第929条规定,动产所有权的移转......《德国民法典》第935......除上述通说外,德国民法上还有......在日本,关于货币的财产属性,立法上的依据为《......但自学说借鉴德国法所主张的......三、英美法系中的货币返还......(一)衡平法上的追及法理在英美法系国家,除了普通法规则以外,还有衡平法......衡平法则不然,衡平法不拘泥于形式上的所有......(二)对丧失的金钱及其代位物的追......依衡平法规则,对于所丧失金钱的代位物,......如前所述,受损人可在拟制信托或优先权之间作出......(三)对混合金钱及其代位物的追及力依衡平法规则,侵占人将其......那么,在侵占人使用混合资金之一部分而取得代位物,......四、货币的物权特征及其流转规则通过前文的梳理可知,我国民......(一)基于法律行为的流转1.移转货币所有权的法律行为。

我国《物权法》......在涉及货币所有权问题时,不得不论及存......2.移转货币占有的法律行为。

首先来看货币现金的......当所有人所丧失的金钱与占有人的金钱相混合......其次来看特定账户资金的占有问题。

在委托、信托、行纪......我国《信托法......我国《合同法......可见,上述商事法律关系,实际上是所......(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流转1.基于事件和法院裁判而发生的......就法院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我国《继承法......2.因事实行为而发生的流转。

我国《......个性大于共性的特殊货币以及以封金形式特定化的货币...... 我国《物权法》第107条没有规定所占有的脱离物......五、结语尽管“占有即所有”理论已成为法学......货币所有权问题是一个跨学科、多门类......【作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注释与参考文献⑴参见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⑵参见郑玉波:《民法物权》,台北三民书局1......⑶参见钱明星......⑷参见王利明:《货币所有权》,载王利明:《......⑸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商......⑹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⑺法国最高法院第一民事法庭19......⑻没有人会说,女佣是住宅的占......⑼参见[德]曼弗雷德·沃尔夫:《......⑽同前注⑻,鲍尔、施蒂尔纳书,......⑾法国民法也认为,如果占有人......⑿《法国民法典》第1892条、《德国民......⒀同前注⑼,曼弗雷德·沃尔夫书,第90页......⒁《瑞士民法典》第935条也规定,金钱及无记名......⒂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⒃参见叶金强:《公信力的法律构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⒄参见[日]能见善久:《金钱之法律属性》,载[......⒅参见[日]四宫和夫:《物权性价值返......⒆同前注⑼,曼弗雷德·沃尔夫书,第92页......⒇参见日本最高法院1911年5月24日判决,《日本......(21)参见日本最高法院192......(22)同前注⒄,星野英一主编书,......(23)参见[日]川岛武宜:《所有权法的理论》,......(24)参见[日]末川博:《......(25)日本最高法院1993年4月10日判决也认......(26)参见[日]好美清光:《赃物之善......(27)同前注⒅,我妻荣先生追悼......(28)参见马新彦:《美国财产法与判例研究》,法......(29)参见[日]植田淳:《英美法中的信任关......(30)参见马继军:《论不当......(31)参见[日]中野......(32)参见[日]松岗久和:《......(33)英美法系的判例和学说均认为存款所有权......(34)参见[日]道亘内弘人......(35)同前注(32),林......(36)同上注。

(37)参见曹新友:《论存款所有权的归属》,《......(38)参见刘保玉:《论货币所有权流转的一般规则及......(39)参见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最高人民......(40)参见公孙致远编......(41)参见侯利宏:《论物上......(42)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43)参见史尚宽:《物权法......(44)参见王利明:《物权......(45)同前注(38),刘保玉文......(46)我国《信托法......(47)参见史尚宽:《债权各论》,中国政法......(48)同前注⑷,周显志、张健文。

(49)同前注⑷,王利明书,......(50)参见其木提:《论行纪合同委托人的取......(51)同前注⑷。

(52)参见[日]濑川信久:《物权债权区分论......(53)同前注(41),梁慧......(54)同前注(40),孟勤......(55)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951条......(56)参见邹海林:《我......(57)参见[日]加藤雅信:《财产法体系与不当......论英美法系中的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原则贾邦莲上传时间:2006-6-9 浏览次数:1244字体大小:大中小关键词:货币所有权/占有/合意/特定化内容提要:在英美法系国家,如同大陆法系一样,货币的占有与所有相一致似乎是公认的原则。

但笔者通过对英美法系案例的考察及分析,得出货币所有权的移转应遵循一般动产所有权变动的普遍规则,即必须存在货币所有权转移的合意及转移占有这两项事实,从而推翻“货币所有与占有相一致原则”“普遍适用”的“神话”。

一、货币所有权概念的廓清很多学者在讨论货币所有权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逻辑混乱,从而使货币所有权这一问题变得相对复杂。

因而笔者认为在讨论货币所有权这一问题之前,对货币所有权这一概念进行廓清十分必要。

笔者认为,就货币所有权而言,存在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货币之物质素材的价值;其二是特定的货币符号所代表的财产所有权;其三是对不特定的货币符号所代表的抽象财产的所有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张10元的人民币,这张制成10元人民币纸的价值即是第一个层次的含义(在论述货币所有权问题时基本不采这一含义),特定的这一张10元人民币的价值是货币所有权之第二个层次的含义,而不特定的任何一张10元人民币的价值则是货币所有权的第三个层次的含义。

依笔者看来,各国通行的“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原则”是采货币所有权的第二层面的含义,尽管有学者认为应采第三层面之含义,[1]但笔者认为就抽象财产而言是不存在所有权的,因为所有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不动产、动产而言的。

因而笔者下文关于货币所有权的论述是就特定的货币符号所代表的财产所有权而言的。

二、英美法系“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中的“合意”在英美法系中,“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原则”的确立最早体现在英国1884年Foley v. Hill一案中。

本案主要是判断存款所有权的归属。

该案的主审法官认为:该案的问题在于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关系究竟为何?信托关系?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货币强烈的流通性所致,货币,一旦被存入银行,就不再归存款人所有,它就已经变成银行所有的,只是银行应当随时应存款人的要求将其存入银行的相等数额的货币归还给存款人。

其理由主要有:存款人既然将钱存入银行,他必然应当知道:钱将处于银行的控制之中,那么它就应当是银行的钱了,银行就可以独立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处分这些钱,他可以通过这些钱去为自己盈利,他不会因为违背了信托规则而受到惩罚,即使由于银行的原因使这些存款处于危险境地,银行也不会被判侵犯了存款人的所有权。

换句话说,银行对存款人不负有为存款人去“合理照顾”这些存款的义务。

虽然说银行有义务在存款人取款时支付同等数额或者更多(由于利息的存在)的货币,但是这个义务是由存款人和银行之间的合同关系决定的。

总的一句话来说,货币的所有权随着货币的转移交付而移转给了银行,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只是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替存款人管理存款人货币的受托者。

[2]此案判决后,基本上就确立了“Property in cash passes with possession because it is a primary characteristic of currency that it may pass from hand to hand without any question as to title.”,也即著名的“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原则”。

此后的有关货币所有权变动的大多数案例都遵循了“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这一原则,如Pott v. Clegg (1847) 16. M & W. 321、Libyan Arab Foreign Bank v. Manufacturers Hanover Trust Co. (No. 2)等等。

从这些判例在处理存款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认定货币所有权随着占有的移转而发生移转,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并不是货币的高度的流通性所致,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当事人转移货币所有权的合意。

这一点我们从Foley v. Hill案中Lord Cottenhan Lc法官的Analogy 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在此案之前还未有任何一判例曾对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关系作过界定,但却有人尝试通过类比委托人与代理人、委托人与行纪人、信托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来考察银行和存款人之间的关系。

结论是:这些关系明显不同于存款人与受托人之间关系的一点在于:这些关系中不存在转移货币所有权的合意,而在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却包含了这种合意,即存款人将对货币的处分权让渡给了银行。

”在1974年发生的Balmoral Supermarket Ltd. V. Bank Of New Zealand的判例则从反面说明了“货币占有与所有相一致原则”的前提在于存在“转移货币所有权的合意。

”在本案中,原告是一家超市即Balmoral Supermarket Ltd,被告即Bank Of New Zeala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