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

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

观察活体蝗虫,参照图找出蝗虫身体各部分的分界线,认识蝗虫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以实验组为单位填写下列表格。
身体分部
器官


触角( )对
复眼( )对
单眼( )对
解剖咀嚼式口器实物标本并加注名称
胸部
前胸
前足( )对
中胸
中足( )对
前翅( )对,革质
气门( )对
后胸
后足( )对
后翅( )对,膜质
气门( )对
腹部
气门( )(1-8体节)
听觉器官( )对(第一体节两侧)
产卵器(雌性),交接器(雄性)
指定小组宣读观察结果,每个组进行交流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蝗虫标本,并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给予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仔细观察蝗虫口器的外形,然后用镊子取下口器的各个部分,参照图3-33摆放在解剖盘内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蝗虫的上颚,有什么感觉?结合小辞典,想一想,蝗虫口器的特点,对蝗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观察蝗虫
目 标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组代表宣读课前收集的有关蝗灾的资料。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播放蝗灾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么这么厉害,田野里还有哪些害虫呢?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或观看蝗虫发育过程多媒体课件,参照图3-34,了解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分析要防治蝗虫,应该在蝗虫发育的哪个阶段采取措施效果最好?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治蝗的有效措施。
小结
练习巩固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最后小结有关内容。巡视、指导。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得出结论:蝗虫的呼吸门户是气门。
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设疑并提问: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利用窒息法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完善探究方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播放蝗虫咀嚼禾本科植物的课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探究的精神。
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找到气门的位置,数一数,共有几对?并回答。
各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探究的步骤,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实际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