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案(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案(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案
课标内容: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黄继光、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能力目标: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影视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②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②通过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通过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
中国要不要出兵朝鲜
教法选择:开展资料展示法、播放音像法、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学习;指导学生叙述历史事件。

课堂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展开比赛。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具、学具准备: VCD 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影碟《上甘岭》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的问题。

收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杨根思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调查一下身边的人有没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有的话请他为你介绍当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课前引导: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请同学们忆一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温故知新。

师:新中国的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否因此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该问题。

师:肯定同学们的答案,指出:地大物博的中国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一直是一块肥肉,他们怎么会轻易放弃呢?只是没有找到机会罢了!而 1950 年 6 月爆发的朝鲜南北内战,给美国提供了机会。

美国乘机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

唇亡齿寒!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由此导入新课。

一、朝鲜战争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多媒体投影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1、三八线是怎么回事?它的划分是按照朝鲜人民的意愿吗?
2、三八线的出现对朝鲜来说意味着什么?结果会怎样?
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赴朝作战?
4、抗美援朝是什么性质的战争?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一、二、三、四组分别回答(每组一个问题,推选代表回答,不完全的地方教师补充)。

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朝鲜内战出现的原因、抗美援朝的原因、性质、目的等内容。

并评出本轮回答较好的组,分别计分。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辽宁安东遭美军轰炸后的民房》图和《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图,使学生对新中国为什么抗美援朝有更深入的了解。

由此过渡到第二目的内容。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教师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然后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图片,过渡到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学生活动:
学一学,唱一唱。

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学得好?
5 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唱歌,评出唱得最好的同学并给每组计分。

学唱比赛结束后教师提问,抢答: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抢答:
中国如果不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将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多媒体投影出问题:
找一找并抢答:
1 、抗美援朝是在什么时候?领导人是谁?
2 、国内的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得怎样?
3 、中朝人民是怎样打败美国侵略者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抗美援朝作战图》,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移动鼠标,找出:①鸭绿江;
②三八线;③上甘岭。

要求学生掌握这几个地点。

教师过渡: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14 万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过影片来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播放《上甘岭》片段。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你认为在这段影片中,有哪些经典的片段感动了你?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以组为单位,发表看法并根据表现计分。

师:像影片所展示的那样,在整个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过渡到第四个内容)
故事会: 1 、说一说朝鲜战场上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哪组讲得多,得分就高。

2 、通过课前的社会调查,说一说你们身边的人有没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有的话简单地说说他的故事。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感知身边的英雄)
学生活动完后,教师提问:
通过观看影片和同学们所讲的故事,你们认为,志愿军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正是因为志愿军将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积极向上、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才有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发扬他们的这种精神。

(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渡到下一目的内容)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稍作补充。

然后投影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图。

通过识图,学生感知抗美援朝的结果。

联系现实:
议一议:朝鲜战争过去半个世纪后,朝鲜因为核问题再次与美国关系紧张,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

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在武器落后、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堂课根据各组同学们的表现,从得分来看,第二组分数最高,获得了本堂课的优胜奖。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励。

课堂练习:助学读本上的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意图是运用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适合初二的学生,思路上比较清晰。

在讲课中注意了历史与现实的切入,还注意渗透德育教育。

但也有些不足的地方:课前布置的查资料、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及调查一下身边的人有没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活动,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完成;学生大概离这段历史较远,所以在看《上甘岭》片段时,有个别同学发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