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讲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第8讲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第二阶段称为混乱期(中期)。这一时期的病人,除了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对时间、空间的辨认障碍明显加重,记忆力严重衰退。例如,出门认不得回家的路,分不清东南西北,刚吃完饭又要进餐,对亲人乃至自己姓名和年龄也想不起来。此外,患者在情绪、人格、智力等方面也出现严重的障碍,智力日益衰退,行为紊乱,言语重复,食欲亢进,动作幼稚,甚至出现一些怪异和不知羞耻的行为,如把别人扔掉的垃圾视为珍宝并收藏,有收藏癖,当众大小便或对异性非礼,与小孩抢夺东西吃等,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节律发生紊乱或颠倒。
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两个心理危险期:第一个发生在青春期,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断乳期或称为“第二反抗期”,就是想脱离父母监护,独立做主又渴望得到理解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更年期。这是人生由中年向老年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个体生理机能急剧变化、生活内容极大变化,心理状态也可能产生激烈震荡,个体会体验到种种冲突、矛盾和不适。对于女性而言,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5岁左右;大多数妇女无明显的更年期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地度过。只有10%-30%的妇女自述有明显反应。男性的更年期要略晚于女性,大约发生在55-65岁左右。绝大多数男性中老年人不能自觉更年期的生理变化。自述有更年期明显症状的只有10%-20%。总的说来,更年期综合症多见于女性,除了生理机能变化以外会产生心理活动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敏感、多疑、烦躁不安、容易紧张激动,有的人在情绪激动时甚至会出现癔病样抽搐、痉挛、气紧、昏睡等症状。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在10%左右,多数情况随着事过境迁,这种情绪反应会自动减退,症状也会逐渐消失。只有少数人的症状特别严重,以致进一步发展为更年期忧郁症或更年期妄想症,影响健康与正常生活,需要进行治疗。
【小结】了解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疾病,更利于对老年人展开服务。
【作业】请描述一下你所了解的老年疾病。
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他内容书写右边
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教学主要内容:
1、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
属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有哪些?主要介绍三种: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离退休综合症
(一)老年痴呆症
1、老年痴呆症,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指老年人因生理、心理机能的衰老,在外界强烈刺激作用下所引起的缓慢发展的智力缺陷症状。它是人体脑功能失调的表现,是以脑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和智力衰退缺损为特征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障碍。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整个心理活动包括记忆力、智力、情绪、人格、行为等都受到损害,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难以根本逆转。痴呆症的患病率占总人口的4-5%,8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17-20%。据报道,60岁以上老人的痴呆患病率为3%左右,75岁以上急剧上升,到80—85岁时的患病率已达20%以上。估计目前全世界有老年痴呆病人3000万,而我国已达到40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成为严重的家庭与社会负担,已构成世界性的老人健康危机,对老年痴呆症的了解、预防和治疗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影响离退休综合症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个性特点退休前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严谨而固执的人易患离退休综合症,因为他们过去紧张忙碌,现在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适应比较困难。相反,那些退休前工作比较清闲、个性比较散漫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反应,因为他们离退休前后的生活节奏变化不大,因而心理反差也不大。②个人爱好退休前,除了工作之外无特殊爱好的人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这些人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托,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阴暗抑郁。而那些退休前就有广泛爱好的老人则不同,工作重担卸下后,他们反而可以充分享受闲暇爱好所带来的生活乐趣,有滋有味,不亦乐乎,自然不易出现心理异常。③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不良,不善交际,朋友很少或者没有朋友的人也容易引发离退休障碍,这些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苦闷,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相反,老年人如果人际交往广,又善于结交新朋友,心情就会变得比较开朗,消极情绪就不易出现。④职业性质离退休前,如果是拥有实权的领导干部更易患离退休综合症,因为这些人要经历从前呼后拥到形只单影、从门庭若市到门可雀罗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的确难以适应。其次,离退休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也易患此症,他们如果想再就业,往往不如那些有技术专长的人容易。⑤性别因素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中国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和家庭角色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退休后,活动范围由“外部”转向“内部”,这种转换比女性明显,心理平衡因而也较难维持。而中国的职业女性,则既要工作,又要持家,对家务劳动早已习以为常,因此更容易适应从工作岗位回到家庭的变化。
2、老年痴呆症的分类及概念: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
3、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遗忘期(早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但患者本人未必意识到,比如,上街买菜,走到半路发现没有带钱,折返回来进了家门,又忘了回来干什么,于是又出去,反反复复;性格有所改变,有些患者一反病前的性格,变得主观、任性、多疑、敏感、自私、暴躁等;还会出现有如神经衰弱的症状,感到头晕目眩、容易疲倦、食欲不振、心慌失眠等;部分患者一般还伴有轻度的智能障碍,反应迟钝。
授课班次与时间:
班次
时间
课题名称:
第八讲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目的与要求
2、教学知识点:
3、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
说明:
一、教案还应包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后记
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第三阶段称为极度痴呆期(晚期)。患者进入全面智力衰退状态,智能完全丧失,情绪反应迟钝或缺乏,运动障碍日趋明显,终日卧床,大小便失禁,丧失言语能力,身体日益消瘦,生活不能自理。
4、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社会特点:丧失各种社会角色(退休、空巢、丧偶),脱离社交生活,退却主流社会,离群索居。容易成为弱势群体,边缘化人群,被社会忽视与遗忘的角落。
(三)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指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精神病患之一。抑郁症大都在60岁以后发病,有的人虽然会在青壮年时甚至更早发病,但进入老年期后常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多。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压抑、反应迟钝、兴趣丧失、记忆力明显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甚至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出现自杀倾向与自杀行为。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据美国对250名癌症患者的调查,其中有156人在发病前曾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过持续的情绪低落。同时,抑郁又是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研究,在抑郁的第一年,实施自杀的人数为1%,而抑郁反复发作者,其终身的自杀率为15%。所以对抑郁症不能等闲视之。
5、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症状
6、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程序
7、老年痴呆症的禁忌
8、老年痴呆患者居家照顾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二离退休综合症
所谓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症。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沉默寡言,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产生偏见,喜欢怀旧。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生理因素: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二是社会与心理因素: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等。①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②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的常见病因。③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造成较大的精神打击,容易诱发抑郁症。有人曾对4489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期9年的调查,发现5%的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40%。此外,周围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会引起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有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之感。④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老年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苦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瘫痪在床或者看病花费巨大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精神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