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史论文题目中国唐代服装史姓名梁丽斯所在学院广州大学专业班级09服装设计与工艺(1)班学号************指导教师李菡日期2009年11 月5 日中国唐代的服装史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地位,使人人各守本分,不得僭越。
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中.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分。
所以,在中国传统中,服装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服装对人类来说.蔽体御寒是它的首要功能。
但人类的服装文明,自走出了惟一实用目的的时代以后,它的功能就变得复杂了。
尤其在中国,古时服装制度也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
促使服装发挥它的功能,达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
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
古代政府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是天子、诸侯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他们几乎是全穿着制服,因为穿制服的人多属上层阶级,是人们艳羡的对象,所以制服服色强烈地影响一般的流行服色。
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文化,流行服色也会反过来影响制服服色,两种服色文化互相激荡的结果,产生了这段看似变化不大.事实上又有翻天覆地改变的服装史。
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越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越多.可以用的颜色越多。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这正应验了服饰文化是潮流文化的代表CFP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90%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唐代服饰的特点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
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
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
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
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雨表。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
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
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
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
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
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
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唐装与传统装饰文化唐装的色彩体现了传统装饰的色彩观念色彩作为一种物理性现象与传统文化观念相关联,被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比附。
色彩与特定的观念相关联的原因,与人的时间活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客观自然界生命循环的特征也表现在自然界有规律的色彩的变换上。
星转斗移、四时交替、日月晨昏、天地互映,这一切自然现象把自然装扮得五彩斑斓,先民对大自然的现象予以描述、总结并加以附会,将色彩分为青、红、黄、白、黑五种:“青,生也。
象物生时之色也。
”“赤,赫也。
太阳之色也。
”“黄,晃也。
晃晃日光之色也。
”“白,启也。
如冰启时之色也。
”“黑,晦也。
如晦冥之色也。
”(刘熙《释名》卷四)人们从自然现象中获得了这五种基本的色相,并体会到这五色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时间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所以被中国古代视为五种“正色”,并赋予其吉利祥瑞的意义。
中国传统装饰由于较多地使用正色,从而成就了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的色彩气象。
现今流行的唐装也基本上是正色:以斑斓的红、蓝、黑色为主,兼有明黄、金黄、墨绿等。
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的色彩观念。
如:青色为植物初生之色,象征着青春和生命。
黑色在上古时代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
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
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黄色)的崇拜,所以形成“黄为贵”的传统观念。
黄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颜色就是黄色,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我们中华民族又是黄色人种。
其次,黄色是中国历代皇帝的专用颜色,不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皇宫的装饰、用具都是以黄色为主。
可以说黄色既代表“权力”又代表“霸气”。
再次,黄色是中国最崇拜的神物“龙”的基本颜色,它也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既代表神圣,又代表吉祥。
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红色有很多种。
中国红:是最具中国传统的色彩。
尤其家逢喜事都要大量使用红色,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玫瑰红:今年除中国红之外,玫瑰红色是唐装中最美的色彩。
夹有紫色气质的玫瑰红色比红色少一些激昂,但又多了一丝神秘和优雅。
深红色:色彩比大红暗一些的深红色除具有红色的底蕴之外,沉稳及雍容则又更胜一筹。
白色在中国许多民俗活动中象征着惨淡悲哀,是一种不吉利的色彩。
而西方婚俗中则崇尚白色,如白色的婚纱,白色象征纯洁。
现在唐装并不乏白色之作,说明唐装也融入了西方的、流行的因素。
色彩的象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与人们的认知方式相联系,并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营造观念。
唐代服饰的图案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
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
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
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装的图案体现了传统装饰的吉祥意念一个民族的装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装饰在对图案的选择上也呈现五花八门之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旋涡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院花草放样。
中国则以团花状的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团花,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又如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
中国的唐装图案也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的团花为主。
所谓团花,就是花纹呈四周放射或旋转式纹样,可以由牡丹、梅、兰、竹、菊等花卉分别表现,也有福、禄、寿、双喜等文字图案,还有“万”字花、蝙蝠、石榴等图案。
这些图案都是中国传统装饰用来象征吉祥、喜庆的符号。
如蝙蝠取音“福”,石榴取意“多子”。
最高“级别”的,莫过于龙、凤图案了,这些历代只有帝、后专用的符号,如今已归还百姓。
龙因为威武勇猛,并且多与气候天象相联系,加上古代帝王对它的神权附会,它便在文化上获得了神圣、勇猛、吉祥的审美意义,成为吉祥图案中长盛不衰的装饰主题。
凤以其百鸟之王的位置与婉约美丽的女性寓意,也成为吉祥图案中的永恒题材。
龙的威严与凤的淑美,二者常被结合描绘成大团花、小团花或双龙戏珠、凤舞牡丹、龙凤成祥的纹样,用织花、提花、绣花、贴补花的工艺和丰富的色彩,让美尽情挥洒,让吉祥尽情流溢。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大袖衫---《簪花仕女图》描绘得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花,捉蝶时的情景。
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
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应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
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色,。
尤其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
中晚唐女服--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
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