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节目的含义谈话:两个人或多个人在一起说话聊天,话题一般不固定,属于开放式的说话方式。
谈话节目:主持人(固定)与访谈对象(不固定)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有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参与。
与私下谈话的区别:A、从时限比较:电视谈话节目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节目时长为30~60分钟;而私下谈话则无时间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B、从主题比较:电视谈话节目主题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谈话,陈述事实或表达自己的见解。
私下谈话是多个主题或者没有主题。
C、从人为控制比较:电视谈话节目中视主持人把握谈话进展,而私下谈话则是随心所欲,没有一定的轨道。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广播或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谈话要素——片段性、零散性,表现为小的谈话单元;谈话节目——连续性、完整性,表现为谈话是节目的主体。
二、谈话节目的来源与美国“脱口秀”脱口秀=talk show如《tonight show》《今夜秀》《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大卫牙擦骚》以名人嘉宾和幽默小品为其主要特征美国谈话类节目的构成话题——大到时事政治、国际态度、种族冲突,小到家庭琐事、吸毒等。
话题的选择多是新奇刺激又冲突的。
主持人——不以貌取人嘉宾——嘉宾不固定,上至总统、国会议员,下至妓女,吸毒者,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来到节目当中。
现场观众——观众敢言,有的言辞偏激,甚至还在现场争辩谩骂。
三、谈话节目的分类(一)按内容划分1、新闻信息类——围绕社会热点、焦点或新闻事件《新闻会客厅》、《我建议》2、综艺娱乐类——以娱乐轻松的话题展开谈话《超级访问》、《咏乐汇》3、人际关系类——这类节目涉及家庭、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话实说》、《人间》4 、专题对象类——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众或某一社会内容而专门开设的谈话节目。
《张越访谈》《五环夜话》、《谈“股”论“金”》(二)按形式划分1 叙事型谈话,以讲述故事为主要内容如《往事》2 辩论型谈话,展现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以及观点在交锋中带来的激烈碰撞如《经济与法辩辩辩》3 讨论型谈话,展示嘉宾围绕某个问题所进行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交流与探讨如《锵锵三人行》(三)按谈话话题分1、新闻时事类2、社会话题类3、娱乐话题类4、生活情感类5、专业类话题(四)按谈话方式分1、对话模式A 一对一人模式:《面对面》、《杨澜访谈录》B 一对二人模式:《锵锵三人行》C 一对三人模式:《三个女人一台戏》2、群言模式即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三结合”的大场面谈话节目。
如《对话》。
主持人对场面的引导和控制尤为重要。
既要启发、活跃场面,又要对表现欲过强的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适当的控制。
四、谈话类节目在我国的兴起1、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背景(1)我国的谈话传统(2)社会转型与宽松的谈话氛围(3)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4)开放心态和交流欲望的提升2、谈话节目在我国的发展(1)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创办,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创办,属于开创期。
(2)从《实话实说》的创办发展至2002年,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办起了二百多个访谈节目,属于飞速发展期。
(3)2002年至今,谈话节目进入深入探索时期。
积极探索新的市场,获得一席一地。
个案分析以央视《对话》节目为例,在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风格兴起之时,《对话》却义无返顾地走了一条“高、大、洋”的路子。
为这些精英阶层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交锋思想的对话平台。
凭着“另辟蹊径”后并不高的收视率拿下了较高的广告收入《龙门阵〃现场》运用视觉动画来增强了故事的可视性,主持人扮演的将不再是单一的“话事人”角色,而是集“说书人”、“访谈者”、“故事主角”于一体的特殊角色,并像演员一样去演绎和讲述故事。
这种既谈又演的创新节目形式是国内首创的,它突破了传统的话题牵引观众思维的方式,以华丽的视觉效果将观众引入另一种奇妙而真实的观赏空间。
《天下女人》关注中国都市女性精神世界的大型谈话栏目面向25岁―38岁都市女性,纵论新锐观点,探讨深度话题。
宣告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众时代已经来临《一虎一席谈》2006中国电视榜”中摘得“最佳谈话节目”桂冠。
它改变了以往谈话节目的“宣讲”式传播,开创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群口时代。
《锵锵三人行》节目的形式显现谈话的魅力(辩论形式、观众充分参与、重量嘉宾)惯秉承平民视角的清谈态度,深入透彻,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
营造日常聊天的形态、谈笑风生的气氛,力求轻松、惹笑。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五 23:30-00:00 ,节目时段的开发,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
锵锵三人行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国际双行线》北京电视台一档大型国际性谈话类节目,主要针对的目标观众是中高知识和中高收入层次的观众。
通过话题的设置,引领中外嘉宾谈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感受和认识,并为此提供了一个相当自由平等的对话空间。
采用了同声传译的技术手段,消除语言障碍。
《东方直播室》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有机结合的时事辩论民意调查类节目,以实现主流媒体“传递声音,引导舆论”的目的,是一个创新节目。
2010年,《东方直播室》获“中国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2010年创新创优栏目”奖。
2011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督查组《东方直播室》进行了专题表扬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新周刊评为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
3、谈话节目兴盛的主要原因(1)社会心理原因:现代人类渴望交流(2)对于广播电视机构来说,较低的制作成本,较高的经济收益。
(3)对于受众来说,满足了参与的机会,获得了资讯与娱乐。
(4)受众收视状态的改变:收视家庭化五、谈话类节目的社会意义1 形成新的传播模式单向——双向2 展现时代风貌3 利于国家、社会稳定“晴雨表”、“减震器”4 有利于观照社会文化六、节目要素:谁在决定成功?谁说?——谈话者:主持人、嘉宾、观众说什么?——谈话内容:话题与话语怎么说?——谈话方式:场景等(一)主持人:灵魂与核心角色定位主人角色:友好、亲切、温暖主导角色:引导者与组织者素质:亲和力、感染力、协调力、学识和幽默主持人“挑拨离间: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我要让假病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的空间”(二)嘉宾:嘉宾角色:谈话主角嘉宾类型与功能:名人嘉宾——名人效应——超人的一面平视效应——平凡的一面——普通嘉宾——凡人之不平凡处(三)现场观众:重要的配角平等、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现场观众的功能——营造谈话场——丰富信息源现场观众的互动可以增加辩论的激烈和热闹。
数量:不可太少。
对位:注意与本期节目的一致性。
预选观众:提前精选,让他说自己想说的话。
可以在前排安排次嘉宾。
(四)节目的交流形式多向交流式——邀请两位以上嘉宾进行交流双向交流式——针对某一嘉宾、某一或几个话题进行综合交流式——夹杂有歌舞表演等论辩交流式——专家学者形成阵营辩论(五)话题的选择话题样式基本上有三种:1、社会思潮系列讨论2、新闻事件延伸讨论3、新闻人物访谈电视谈话节目起步阶段的话题选择,大都集中在社会热点上,而进入成熟阶段则逐渐分化。
谈话类节目在话题选择上的要求:1、时效性与针对性2、引导性——讨论形成观点3、接近性——谈话类节目话题的选择多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七、电视谈话节目氛围营造与节目控制1 氛围营造: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拍摄前的“演练”,穿插游戏的形式,播放室外录像背景音乐、间奏的运用2 节目控制有张有弛、合理运用背景资料随机应变、注重引导八、广播谈话类节目中的导播导播的作用:协调主持人控制节目节奏、选择有价值的电话导播需要过滤的电话:有明显政治错误倾向的,内容与主题无关的,意见重复的,缺乏表达能力的,其他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的网络在广播谈话节目中的运用1、网络为广播服务的节目2、为网络服务的广播节目3、将网络用于商业推广网络也成了众多广播公司推销自己的新平台。
由于广播公司出产的很多都是音频类产品,因此,网络这一新的推销渠道显得格外具有优势。
《Home Truths》是BBCRadio 4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它的节目内容全部来自听众的个人故事,听众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告诉节目组,节目组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然后请他们到演播室与主持人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由主持人来讲述。
这个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与听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以前是通过写信、打电话,现在互联网担当起了主要的沟通任务,成为连接节目与听众的纽带。
美国ESPN纽约台有一档节目名叫《聚焦梦之队》(Fantasy Focus)。
这是一档基于ESPN开发的一款网络游戏而设定的节目。
玩家可以在名为“FantasyGame”的互动游戏中设置擂台,各个玩家通过选取真实比赛中的球员来组成队伍参赛,最终根据自己队伍所选队员的得分总和进行排名,排名越高者,奖励越多。
该节目的核心是网络游戏。
广播节目只不过是游戏的副产品。
它依附于网络游戏而存在,同时又对网络游戏起到了推广作用。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大,可以预测这类节目的发展空间也会不断地增加。
阅读书目:苗棣:《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郝朴宁:《话语空间: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范俭:《今晚,我们谈什么──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为与不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