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论第四次作业完整答案

教学论第四次作业完整答案

教学论第四次作业完整答案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人类的一般认识总是始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

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3)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中的教养与教育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2、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有效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学里的要求,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对教学增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食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由于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主来传递和交流知识价息的,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水平,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采取复述教材式的教条性和机械性的表达方式,而应做到:第一,清晰、精练、准确;讲解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第二,教师语言表达要生动、活泼,要有**,有着丰富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第三,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要体现着一种指导、向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实施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着系列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不断地设疑,引导学生在求知的促使下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
4、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学生学习一旦有了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为掌握一种知识很乐意主动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甚至会亲自尝试一些新的学习领域。

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也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了,学习就犹如他们生活中一些平常事情一样,不是别人抛向他们的"包袱”。

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倘若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那么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就像完成一项任务,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完了事,不问质量好坏,不管自己是否学到了知识,更不会关心所学的知识是否会在实际中运用。

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问不会关心,更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学习就往往会事倍功半,什么也没学好。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有了学好知识的一种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就会在积极的行动中进行。

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忽略这一点,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不会有好的结果。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否则容易脱离实际。

制定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内容正确: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包括对概念,定理的表达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误。

另外,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3、方法得当: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的加于应用,力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语言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教态自如: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自然,优雅的教态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各种思维进入学习的最佳的状态,从而推进教学的进程。

6、组织严密:整个课的进行基本符合课时计划的设计,课的进程分明,有条不絮,课的节奏紧凑,不同的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

6、为什么说,到目前为止,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程固定的班级由教
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因为(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它不
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等等。

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间接性的认识,有领导的认识和教育性认识,能在时间和精力都比较经济的条件下,比较全面地实现教学任务。

所以到目前为止,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7、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2、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3、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8、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良好教学情境。

2、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已有的和可能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