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A. 施瓦布B. 斯腾豪斯C. 泰勒D. 古德莱德标准答案:B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

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

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A. 杜威B. 赫尔巴特C. 布卢姆D. 凯洛夫标准答案:B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A. 目标取向B. 过程取向C. 主体取向D. 实践取向标准答案:A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 查特斯B. 坦纳C. 泰罗D. 博比特标准答案:D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B. 绝对性评价C. 个体内差异评价D. 总结性评价标准答案:C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A. 哲学取向B. 创生取向C. 背离取向D. 心理学取向标准答案:B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标准答案:B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表现性评价D. 发展性评价标准答案:A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B. 动力性C. 动态性D. 转化性标准答案:A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标准答案:B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 课程解读范式B. 课程理解范式C. 课程实施范式D. 课程评价范式标准答案:B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A. 德育优先发展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标准答案:C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 《老师,再见!》B. 《爱的教育》C. 《班级生活》D. 《隐性课程论》标准答案:C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A. 主体B. 资源C. 脚手架D. 意义建构标准答案:D15.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A. 泰勒B. 博比特C. 查特斯D. 坦纳标准答案:A16. ()是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A. 学术中心课程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 人格中心课程标准答案:A17.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A. 康德B. 赫尔巴特C. 拉特克D. 夸美纽斯标准答案:C18. 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裸程,这是 :A. 课程实施的忠实现B.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D. 课程实施的实践观标准答案:B19.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A. 情感领域B. 思维领域C. 意志领域D. 思想领域标准答案:A20. ( )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并以此目标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的类型。

A. 相对性评价B. 绝对性评价C. 个体内差异评价D. 总结性评价标准答案:B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V 1. 小学阶段的儿童能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某种有目的的行动中,充分表露、显示和坚持自己的独立意识。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A2. 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A3. 价值观不是本此课改在目标方面新增加的纬度。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B4. 要开发活动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不用消失。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A5. 调查研究法是自然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A6. 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的科目还存在。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A7.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开始分为友谊关系和同伴团体两方面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B8.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B9. 斯腾豪斯批评泰勒的目标模式,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B10. 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B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V 1. 教科书的评价程序包括A. 了解教科书的实体并据此对教科书做出一般性的介绍B. 收集反映教科书质量的静态和动态资料。

C. 从不同的维度对教科书进行定性分析。

D. 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教科书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制作水平。

标准答案:ABCD2. 下面不是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的是A. 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限制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 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D. 集体授课,效率高标准答案:BD3. 以下哪个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A. 探索知识B. 形成技能C. 培养智能D. 发展情感与态度标准答案:ABCD4. 以下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A. 做实验B. 教学参观C. 看书D. 到自然界观察标准答案:ABD5.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等形式。

A. 能力分组、作业分组B. 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 内部分组、外部分组D. 年龄分组、差异分组标准答案:AC6. 发展性课程评价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A. 评价方式单一,而忽视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B. 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C. 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D.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标准答案:BCD7.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括A. 渗透模式B. 循环模式C. 包含模式D. 独立模式E. 对比模式标准答案:BCD8. 新课程推进中,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A.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B.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C. 教师不明确自己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意识D. -标准答案:ABC9. 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依据:A. 课程目标B. 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C. 社会发展需要D.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标准答案:ABCD10. 在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含有A. 大教学小课程B. 大课程小教学C. 课程、教学相对独立D. 课程与教学互为反馈E. 课程统御教学标准答案:AB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 V 1. 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评估是 :A. 形成性评估B. 诊断性评估C. 相对评估D. 定性评估标准答案:A2. 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的教育家是A. 泰罗B. 博比特C. 查特斯D. 坦纳标准答案:B3. 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B. 康德C. 赫尔巴特D. 裴斯泰洛齐标准答案:C4. 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 克伯屈B. 杰克逊C. 巴罗D. 杜威标准答案:A5. 你认为依照认知能力,下列书籍()较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A. 爱弥儿B. 哈利波特C. 安徒生童话D. 林哈德与葛笃德标准答案:C6. 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A. 艾斯纳B. 期坦豪斯C. 施瓦布D. 塔巴标准答案:A7. 最先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A. 美国B. 德国C. 法国D. 英国标准答案:B8. 我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的教学。

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 过程C. 方法D. 体验标准答案:A9. 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

教师在课堂中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

A. 实施课程B. 理解课程C. 文件课程D. 经验课程标准答案:A10.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A. 巴班斯基B. 布卢姆C. 华虚朋D. 瓦根舍因标准答案:C11. 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 :A. 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B. 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C. 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D. 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标准答案:B12.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A. 复习B. 实践C. 方法D. 拓展标准答案:C13. 首先将形成性评估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是A. 布卢姆B. 斯克里芬C. 布鲁纳D. 弗鲁姆标准答案:A14. ()的评价是把评价作为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A. 目标取向B. 过程取向C. 主体取向D. 实践取向标准答案:A15. 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A. 斯克里文B. 斯太克C. 普罗沃斯D. 莱斯标准答案:A16. 在教育评价中,最好地体现了现代科学全员全程质量管理模式的特征的评估是A. 定量评估B. 形成性评估C. 诊断性评估D. 终结性评估标准答案:B17. “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黑格尔标准答案:A18. “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判决策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所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克龙巴赫B. 斯塔弗尔比姆C. 斯克里芬D. 布卢姆标准答案:B19. ()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A. 理想课程B. 理解课程C. 文件课程D. 经验课程标准答案:A20. 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A. 多媒体化B. 实用化C. 网络化D. 智能化标准答案:B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