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说的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春酒》。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
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第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积累,他们对春节的文化有一定了解,但是他们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对乡愁体会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他们这种情感的体会和引导。
第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依据是: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品味春酒中所蕴含的“家乡味”
(3)学会运用托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故乡情。
(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掌握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课前预习
(因为只有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浅知课文大意,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收集和了解民俗资料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2)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因为语文课的性质特殊,它需要学生去研读、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第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和理解课文
本课是一篇诗化的散文,需要学生去朗读感知,明确全文主旨——思乡。
难点是: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第五、说教法。
我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第六、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并收集有关民俗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上课作好准备。
合作学习法:我将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
由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并有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选用合作学习法。
第七、说教学手段
运用配音朗读、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由于本文内容蕴涵着思乡之情,采用思乡类的音乐配朗读,更能读出这种愁绪,让学生更能进入角色,辅助教学。
第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各地奇异的民俗图片,激发兴趣,再举同学们身边关于民俗的例子,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配乐听读全文,并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音频朗读,让学生有一种具体形象的感知,变无声为有声,效果更好,注意字词积累,语文教学的根。
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浅入深,初尝春酒,首品其味。
作者介绍由理解课文内容起,而非生硬的把文学常识介绍给学生。
抓
住一条主线:形散而神不散(聚)。
在这一步就要让学生明白,神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即家乡味或思乡念亲),形即作者借以抒情的载体,具体为: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
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行文思路、情感线索。
品读课文,探究美点设计。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找细节、析形象加深理解作者回忆的童年的我、母亲、阿标叔及众乡亲之间的人情美、风俗美,理解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念亲意。
这一形象分析不会给学生误以为主题是母爱的认识,而是在分析母亲、我和众乡亲之间人情、风俗美的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家乡的春酒,还是作者心灵中的一种生活,一种情趣,一种理想的家园,一种浓浓的家乡的味道!这样才能从文句的字里行间品出美味来,才能从传神的语言中,生动的细节里品悟作者心中流淌的那种乡情、亲情!才能让读者知道作者向往和谐的情感倾向。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出认为美或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宜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探究精神的培养,宜于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乐意表达,真正实现与作者、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由此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四、拓展延伸设计。
在这一环节上,由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大屏幕打出琦君“像花草树木一样……永不再写。
”这段话,意在引起学生注意思考这段话中隐含的信息:游子思乡恋亲之情实际上是在寻根,实际上是想叶落归根。
当这种情感的理想与现实不能一致时,人们便会把这种情感借助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
越是不能实现越是表现浓烈!于是告诉同学们让他们激活自己的记忆仓库,把有关游子思乡念亲的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五、写乡情设计。
这一环节设计时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思乡之情还不是很深刻地理解,对故乡情结还不是很清晰。
但他们善于模仿,喜欢挑战,富有积极的情感。
于是设计了写乡情,并给出温馨的提示语和具体要求。
既可课上练笔,又可课外深究。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
设计了主板书(屏幕显示)和副板书(黑板书写)(端、闻、捏、靠、点、舔)等词语及主旨。
这一环节主板书既能总结全文,突出重点,点明思路,便于理解课文,又给人一种美感,突显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法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