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时 场面描写有特写和全景式描写●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春天是花儿的舞台,花儿在这里竞相开放,炫耀自己的美丽;夏天是 ;秋天是 ;冬天是 。
例文解析: 精彩的课间十分钟“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又迎来了欢乐的课间十分钟。
同学们一窝蜂似得跑出了教室。
整齐的站在操场上,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活跃的舞曲想起,同学们时而挥动手臂,时而快乐的跳跃,时而疯狂的旋转。
此时,绿茵茵的操场成了同学们欢快的乐园。
大家最喜欢的自由十分钟到了,同学们像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的奔赴自己的活动区域,操场上顿时热闹非凡。
看这边,那些玩跳大绳的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胸有成竹!看那边,踢毽子、跳皮筋、打蓝球••••••同学们个个玩的热火朝天。
让我最兴奋的是我们的游戏——丢沙包。
我和魏雨非,穆延喜一组,我们是中间人。
张馨媛和张雨柔一组,她们两个是边边人。
游戏规则是选出几个中间人和两个边边人,边边人其中的一个用沙包砸中间人,砸到那个人,那个人就和她交换身份,被砸中的变成边边人,而刚才的边边人就成了中间人。
游戏开始了,只见张雨柔拿着沙包,瞄准了魏雨非,魏雨非丝毫没有发现张雨柔在打她的主意,张雨柔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扔了过去,毫无疑问,魏雨非被砸中了。
魏雨非开始找目标了,她竟瞄准了我,我来不及躲闪,也被砸中了,终于该我了,我使出浑身的劲儿将沙包一扔,沙包“嗖”地一声向穆延喜砸出去,她被砸中了,站在操场上发呆。
“我砸中了”我欢呼起来••••••真是多彩的课间生活呀!看谁背的快看谁写得好场面描写和特写场面描写和特写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场面描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
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
如上面我们引用的一段文字中,描写的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们在高呼万岁,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
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其中还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毛主席。
毛主席的活动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它就具备了描写中的三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
那么,正确处理其中人物、环境、情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场面描写最基本的技巧。
人的活动。
场面描写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物的活动。
试看上文,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的热烈、振奋的气氛正是由于其中在兴高采烈地进行庆祝活动的人烘托起来的。
假如我们试着去掉其中的人物活动,那么,不论用多少形容词来描述,那一派热烈的、昂扬的场面也不可能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有的场面描写以刻画人物为主,或勾勒,或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面中鲜活起来;有的场面描写则偏重于情节的制造,或造成悬念,或预设伏笔,或制造冲突,从而帮助主要事件的发展;有的场面描写则刻意渲染、烘托气氛,以展示特定的心理活动或特定事件。
但无论哪一种场面描写,都要学会截取场面。
从而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截取场面是个长期观察积累的技巧。
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大”的环境,又要有“小”细节,从而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做到点面结合、宾主分明,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
上星期的早上,天气格外晴朗,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学校举行第十三届校运会,大家迎来了欢快精彩的校运动会。
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整理服装,有的安放运动器材,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寂静的赛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
此时进行曲骤然响起,一个又一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
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当大会宣布运动比赛正式开始,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你看那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 点石成金 学习借鉴众兴奋不已。
不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
因为在观众的心中,这些运动员都发挥出了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体育精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英雄,是贸易学校的“刘翔”。
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
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
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
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它给我们的感受远比成绩要丰富的多。
再看那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
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
他们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了一次又一次。
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
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互相竞争,成绩越投越远。
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运动会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
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
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精彩片段1、“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同学们静坐在教室内,等待老师的到来。
教室里时而传来几声咳嗽声,时而传出班长的吼声:“不准讲话!”呵,真威严!几声轻快的脚步声,“啪!”班长回位了。
当然,老师也走进了教室。
“就要像这样嘛!”老师看了挺满意。
的确,今天的课堂纪律非常好。
“上课!”……师生上课的见面话——互相打招呼,但很严肃。
老师习惯地推了推眼镜,巡视了一会儿,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不久,校园里传出了有规律的读书声,非常悦耳。
现在,同学们正寻求着知识,老师们正传授着知识。
上课就是这样:轻松、愉快,但又是那么严肃。
此文抓住上课铃响了以后这一特定时刻的场面来写,有学生的活动,也有老师的活动,有概括介绍,也有细腻刻划。
2、在阅览室里“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
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
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简评: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3、快到放学时间了,宁静的教室开始躁动起来。
铃声一响,几位“飞毛腿”夹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一马当先冲出门去踢球了。
住校生们拿着叮当作响的碗勺争先恐后地奔赴他们的战场——饭堂。
其余的正噼里啪啦地叫拾文具盒、书包;几位女生一边不紧不慢地走出教室,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后排的几位“大侠”又操起扫帚练起武来,喊杀声不绝于耳;这边几位“尖子”正为一道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眼镜”正埋头演算,如入无人之境,好一会儿,才伸个懒腰,如释重负地说:“总算做完了。
”他看看四周已无人,这才慢慢吞吞地走出教室。
4、随着终场的哨声响起,我班的“长劲鹿”一个远投,蓝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投中了!”“3分球!”霎时间,我班反败为胜,超过对方一分,长劲鹿他们五人,激动地抱成一团,继而滚成了一堆。
场外的观众也为这意想不到的结局沸腾了起来,欢呼声、鼓掌声响个不停。
5、哈哈哈”,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隔壁的张叔叔一边揉着肚子,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小弟说:“你再数数看,你的脚趾究竟是多少?”“8个。
”小弟弟歪着头,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话音刚落,周围又逆发出一阵爆笑。
爸爸一边笑,一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爱抚地揉揉小弟的短发。
小红姐笑得都快趴到地上了,张淑叔的儿子小刚也笑得在地上的凉席上打滚。
刚上幼儿班不久的小弟,原本得意洋洋的表情逐渐地垮下来,不一会,眼眶就红了起来,盈满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大家一听见哭声,都愣住了,笑声嗄的一声停下来。
最先反应过来的小红姐心疼地把小弟搂在怀里哄着,抹着他那从眼中不断滚落下来的晶莹的泪珠。
这是写一个逗小孩玩的场面,是摹仿了《红楼梦》中的笑那一段写的。
人物性格表现得比较好,特别是小弟和小弟的爸爸两个人物的表现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全景式场面的描写,如开头一句“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中间一句“话音刚落,周围又迸发出一阵爆笑”,后来的“大家一听见哭声,都愣住了,笑声嗄的一声停下来”等,逼真地渲染了当时特定的气氛。
特写式描写,更为成功。
实战演练课间十分钟生日聚会记一次运动会跳蚤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