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2019·海南卷,24:从职工人数猛增考查“大跃进”的盲目性 (2)2019·海南卷,25:从中央压缩公用经费中商品性支出考查三年经济困难 (3)2019·课标卷,33:从克服平均主义考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4)2019·海南卷,24:从人民公社化体制考查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 、成就。 2.教材空白点:(1)统购统销。(2)新中国的 城市化问题。 3.备考策略:(1)新中国建立到“一五”计划 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对于本 阶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从生产 力的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 化)发展的特点、成就、存在的缺陷。第 二、从国家经济体制的角度,认识计划经 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2)“20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注意农村经济政策调整 的背景、内容和效果。从唯物史观看“大 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生产力要与 生产关系相适宜。(3)抓住探索中的重大 历史活动,全方位进行考查,注重角度灵活, 挖掘深入。从经济、政治、外交、学术 、教育等方面进行联系。
2.过渡时期(1949~1956年)我国社会的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 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 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阶级结构:由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等)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 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3.政策调整 (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 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出现国民经济的复苏。 (3)1975年 邓小平 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重理解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 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 主义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内容 ①农业:农民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轨道。 1956年 ,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出“浮夸风”盛行。 ②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③反映出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④重工业产值迅速提高。 ⑤⑥轻工业发展缓慢,农林牧渔业出现倒退现象。 【答案】 (1)特点:“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1958年“大跃进” 达到高潮;1960年,基层群众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问题:1957~1960年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重工业与轻工业产值呈 现背离状态,从而说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2)经济建设要防止片面追求速度与产量,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建设 要注意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比例结构,协调发展。
第36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纲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最新考纲
20世纪50年 代至70年代 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
知识点
社会主 义建设 的起步
探索与 失误
试题角度
(1)2019·全国Ⅱ卷,41:从矿业政策考查“一五”计划 (2)2019·全国Ⅱ卷,31:从压缩一些部门投资考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2019·全国Ⅰ卷,31:从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 (4)2019·全国Ⅱ卷,31:从“俄语热”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战略 (5)2019·全国Ⅰ卷,31:从粮食计划供应考查“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6)2019·全国Ⅱ卷,31:从粮食的统购统销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7)2019·海南卷,24: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 (8)2019·海南卷,23:从工业企业部署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布局 (9)2019·海南卷,24:从重工业“集中在东北”考查“一五”计划 (10)2019·海南卷,23:从工业布局考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局在东 北和西部为主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 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变化”,要通过分析表格变化得出结论。“原因” 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针和规划回答。“影响”要从对经济发展 变化特别是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思考。第(2)问“特点”结合材料的内容分析即可。 (2)定时空,找关联: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突出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建设方针,1953年制定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 (3)提信息,找关键:图片显示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 根据①②③信息“1956年、改造基本完成”“工业总产值”以及重工业发展的具体数 值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 ①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 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措施 ①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打击投机商人。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合理调整 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农村:1950年夏,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3)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 70年代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逐渐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二是鸦片战争后,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在近 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迁。 【主要表现】 (1)社会主义建设 ①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 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②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 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 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 主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 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 要求 大办工业 、大办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 背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 人民公社 ,违背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①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强调“一大二公”。 ②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③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④强调自给型经济,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 (2)实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 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这只是一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空想, 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消极影响。
材料二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 工业总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 农林牧渔业总
份 产值

值⑤
产值⑥
195 7
704
317
387
537
பைடு நூலகம்
195 8
1 083
580
503
566
195 9
1 483
867
616
4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