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工作流程(征求意见稿)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2013年8月— 1 —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工作流程图项目库建立 年度拟建项目选择 年度计划核报 年度建议计划编报 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 规划编制 工程建设 开工准备 竣工验收 工程移交 效益评价 资料归档资金管理 年度计划下达 计划公示 劳务报酬 财务制度 公告公示 财政报账 施工公告 项目公示 建后管护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工作流程图说明一、规划编制县级及以上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编制本级以工代赈建设中长期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规模、资金筹措、效益预测和保障措施等。
规划必须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相衔接。
档案资料要件: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文本(五年期)。
二、项目库建立市(州)、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根据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建立项目库,入库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以工代赈政策。
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
三、年度拟建项目选择各地年度拟建项目原则上在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中择优、择重、择急选取,所选取项目应具备前期工作完备、审批手续齐全、配套资金落实、可开工建设等条件。
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负责项目真实性、可行性审查,杜绝多头申报、重复建设、套取国家投资。
四、年度建议计划编报县级及以上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逐级编制汇总年度—2 —建议计划。
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政策要求、安排原则、建设任务、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劳务报酬、建设地点、工程效益等。
年度计划按项目安排资金,不切块分配。
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编制本级以工代赈年度建议计划,上报所在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建议计划应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及有效批复文件。
申报以工代赈示范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国家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等综合性项目,应附项目实施规划文本及专家评审意见。
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审核县级年度建议计划,编制市(州)年度建议计划,将市(州)项目投资和建设内容汇总上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
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审核、汇总编制全省以工代赈年度建议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档案资料要件:市(州)、县(市、区)上报计划文件,必要的项目申报文件、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实施规划及批复文件,示范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征求群众意愿情况。
五、年度计划核报国家下达计划前,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根据国家确定的年度投资规模和已申报的建议计划,进一步核定年度建设计划,上报市(州)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办)。
市(州)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办)审核汇总后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
省以—3 —工代赈办公室根据各地审核上报的建设计划,核定编制全省年度建设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六、年度计划下达省以工代赈办收到国家下达计划文件15个工作日内,将核定的年度计划分解下达到市(州)、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
市(州)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督促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在收到上级下达计划文件15个工作日内,将计划转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
年度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
个别项目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并按程序报批。
档案资料要件:省下达计划文件、计划调整申请及批复文件等。
七、项目实施(一)项目管理1、开工准备。
编制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单位(业主单位)根据计划下达的建设内容和规模,编制工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建设任务、资金筹措、工程设计、工程预算、进度安排、建设方式、保障措施等。
桥梁、水库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须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工程设计。
实施方案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4 —(以工代赈办)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审核。
确定建设方式。
采取村民自建方式的项目,须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的项目理事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主要负责施工组织、材料采购、财务管理等;村委会是项目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监督理事会、协调建设条件、审查账务、资金落实、后期管护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项目理事会。
采取发包方式的项目,项目业主按照《招投标法》或《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未达到招标和比选规模标准及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施工、勘察、设计、监理服务,均应采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公开公正公平确定承包人。
县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项目业主和按程序确定的施工单位,严禁分包、转包项目。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在签订承包合同时,须将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务工并兑现劳务报酬作为必要条件。
签订责任书。
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要与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责任;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落实项目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督促项目承建单位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档案资料要件:项目建设方式确定的会议记录、项目建设实—5 —施方案及审核批复文件、招投标或比选相关材料、自建相关材料(项目理事会成立记录、自建协议等)、项目建设责任书。
2、工程建设。
项目业主单位应成立工程建设协调机构,改善施工环境,组织好当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施工。
责任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安排专人跟班作业,全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要安排专人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督促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档案资料要件:自建(采购协议、设备租赁协议、主要建筑材料的检验合格证明材料、工程材料的出入库记录、设备机具台班记录、群众务工记录等)。
发包(工程承包合同、施工进度报表、质量监督记录、群众务工记录等)。
3、竣工验收。
项目实行分级验收。
项目建成后,由项目村组织自验,项目乡镇组织初验;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会同有关行业部门组成县级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建设内容、规模、质量和投资等完成情况),出具验收报告。
对单项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由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验收。
示范村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初验,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验收,省以工代赈办备案。
—6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自验,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初验,省以工代赈办组织验收或委托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验收后备案。
档案资料要件:工程竣工决算资料、自验、初验记录或报告、施工日志、项目实施前中后现场对比照片、项目建设总结、验收申请、竣工验收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单项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及示范村、片区综合开发等综合性项目应提供监理报告、审计报告。
4、工程移交。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及时将工程产权移交给项目乡镇(村),投入使用并完善产权手续。
档案资料要件:工程及产权移交表。
5、建后管护。
项目验收移交后,项目所在乡镇(村)应制定项目运行管理、养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人,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档案资料要件:项目管护制度6、效益评价。
单项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及示范村、片区综合开发等综合性项目,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项目效益评价。
档案资料要件:效益评价报告。
—7 —(二)资金管理1、财务制度。
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度。
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本地以工代赈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划拨及报账管理。
2、财政报账。
以工代赈资金实行专账专管、封闭运行。
县级财政部门按照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下达的项目计划按进度预拨资金并及时报账。
项目启动前,项目业主可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审批有效手续,向财政申请预拨项目资金的30%作为启动资金。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完成项目报账。
发包项目可按以工代赈投入资金总额的90%(含劳务报酬)支付,村民自建项目可全额支付。
10%的以工代赈投入资金转为工程质量保证金,按合同约定,项目交付使用一年后,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对工程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
档案资料要件:预拨申请表、报账拨付单、正式发票、工程预算、工程决算、竣工验收表、工程进度报表等。
3、劳务报酬。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应组织当地贫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劳务报酬发放要做到公平、公开、足额、及时,严禁克扣和拖欠。
发放劳务报酬应全部—8 —使用一折通或一卡通,发放清单须有姓名、卡号、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
严禁白条或代盖私章、签字、按手印领取他人费用。
档案资料要件:村民务工出勤记录、劳务报酬发放清单(须有制表人、审核人、发放人和银行代发工资记录等信息)。
(三)公告公示1、计划公示。
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在收到上级下达计划15个工作日内,在本级报纸、网络或电视台进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计划下达文号、项目投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等。
2、施工公告。
项目业主在项目实施期间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公告公示牌,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规模及内容、技术标准、施工期限、项目业主(村民自建项目理事会)及负责人、施工单位及负责人、监理(监督)单位、投诉电话等。
3、项目公示。
项目开工前,项目所在乡(镇)、村应在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分别进行项目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计划下达文号、项目投资、建设方式、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期限等。
项目实施期间,应在项目实施地对劳务报酬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内容包括姓名、家庭住址、务工时间、发放金额等。
项目建成后,项目业主应在项目点设立永久性公示牌,内容—9 —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时间、建设内容、投资构成、效益和受益范围、运行管护责任、监督举报电话等。
档案资料要件:项目公告公示资料,包括图文资料或音像资料等。
八、资料归档项目档案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负责整理。
项目档案应按照一项一档管理,对项目申报到项目后评价的各个环节资料,均应认真收集、归档,不得遗漏或缺失。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