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


Y-Y*=0
最小液气比下的操作线
2011-6-12
2、操作液气比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 (1)增大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 【设备费用降低 】增大吸收剂用量 设备费用降低 增大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增大吸收剂用量 变大,操作线往上抬。在此情况下,操作线远离平 操作线远离平 衡线,吸收的推动力增大,若欲达到一定吸收效果 衡线,吸收的推动力增大 ,则所需的塔高将减小,设备费用 设备费用会减少。 设备费用 【操作费用增加 】吸收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操作费用增加 塔高减小的幅度就不显著,而吸收剂消耗量却过大 ,造成输送及吸收剂再生等操作费用 操作费用剧增。 操作费用
Y1 Y2
Y1 −Y2 L = G min Y1 − X 2 m
X2
X1*
2011-6-12
【例】用清水在常压塔内吸收含SO2 9%(mol) 例 的气体。温度为20℃,逆流操作,处理量为 1m3/s。要求SO2的回收率 回收率为95%,吸收剂用量 回收率 吸收剂用量 为最小吸收剂用量的120%。求吸收后吸收液 为最小吸收剂用量 的浓度和吸收用水量。已知操作条件下的气液 平衡关系为Y*=31.13X
第五章
第四节 吸收塔的计算
一、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吸 收
2011-6-12
【吸收塔的计算内容 】 吸收塔的计算内容 1、设计型计算 、 (1)吸收塔的塔径 塔径; 塔径 (2)吸收塔的塔高 塔高等。 塔高 2、操作型计算 、 (1)吸收剂的用量 用量; 用量 (2)吸收液的浓度 浓度; 浓度 (3)在物系、塔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对指定的生产 任务,核算塔设备是否合用 塔设备是否合用。 塔设备是否合用
2011-6-12
2、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 【计算依据 计算依据】 计算依据 (1)物料衡算式; (2)传质速率方程式。 【操作特点 操作特点】在填料塔内任一截面上的吸收的推动 操作特点 力(Y-Y*)均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不同截面上 不同截面上 的传质速率各不相同。 的传质速率各不相同 处理方法】不能对全塔进行计算,只可首先对一 【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微分段计算,得到微分式 微分式,然后得到积分式 积分式运用于 微分式 积分式 全塔。
2011-6-12
G, Y2
L, X2
G,
Y
m
L, X
n
G, 1 Y
L, X1
物料衡算示意图
【假设 假设】溶剂不挥发,惰性气体不溶于溶剂(即操作 假设 操作 过程中L、 为常数 为常数)。以单位时间为基准,在全塔 过程中 、G为常数 范围内,对溶质A作物料衡算得:
G, Y2 L, X2
GY + LX2 = GY2 + LX1 1
2011-6-12
三、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塔的高度 、
封头
【说明 说明】填料 说明 塔的高度主要 决定于填料层 填料层 高度。 高度
塔顶 空间 塔底 空间 裙座
2011-6-12
H=Hd十Z十(n—1)Hf十Hb = 十
H——塔高(从A到B,不包括封头、裙 座高),m; Z——填料层高.m; Hf——装置液体再分布器的空间高,m ; Hd——塔顶空间高(不包括封头部分), m,一般取Hd=0.8~1.4m; Hb——塔底空间高(不包括封头部分), m,一般取Hb=1.2~1.5m; n——填料层分层数
2011-6-12
若在塔底与塔内任一截面 间对溶质A作物料衡 塔底与塔内任一截面mn间 塔底与塔内任一截面 算,则得到:
G, Y2 L, X2
GY + LX = GY + LX1 1
G, Y

L L Y = X + (Y1 − X1 ) G G
m
L, X
n
【吸收操作线方程式的作用 吸收操作线方程式的作用】 吸收操作线方程式的作用 表明了塔内任一截面上气相组 任一截面上气相组 与液相组成X之间的关系 成Y与液相组成 之间的关系 与液相组成 之间的关系。
进入量= (进入量=引出量 进入量 引出量) 或
G(Y −Y2 ) = L(X1 − X2 ) 1
——全塔的物料衡算式 全塔的物料衡算式
G Y1 , L, X1
衡算 意图 示 物料
2011-6-12
【有关计算 有关计算】 有关计算 【吸收液的浓度 吸收液的浓度】 吸收液的浓度 【溶质的回收率 溶质的回收率】 溶质的回收率 定义】 η = 【定义 定义
G X1 = X2 + (Y −Y2 ) 1 L
G, Y2 L, X2
被吸 收的溶质 量 进塔气体中的 溶质量
G(Y1 −Y2 ) Y1 −Y2 = 【计算公式 η =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GY Y1 1
பைடு நூலகம்
Y2 =Y (1−η) 1
2011-6-12
G Y1 ,
L, X1
——塔底、塔顶组成与回收率之间的关系 塔底、 塔底
斜率=( 斜率=(L/G)min =( ) 操作线 平衡线
Y1 −Y2 L = * G min X1 − X2
2011-6-12
【方法二 方法二】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则: 方法二 (1)过点(X2,Y2) 过点( 过点 作平衡线的切线; 作平衡线的切线 (2)水平线Y=Y1与切 线相交于点(X1,max, Y1),则可按下式计 算最小液气比:
可解得吸收液的浓度 X1=0.00265 吸收液的浓度为 吸收液的浓度 ∵
1000 273 G= × × 1 0.09 (- )= .85(mol / s) 37 22.4 293
故吸收用水量 吸收用水量为: 吸收用水量 L=35.5G=35.5×37.85=1343(mol/s)=1.343(kmol/s)
2011-6-12
Y Y1 Y Y2
L L Y = X + (Y1 − X1 ) G G
塔底
Y=f(X)
G, Y2 L, X2
G, Y
m
L, X
n
塔顶
斜率= 斜率=L/G
G,Y1 L, X1
0
X2
X
X1
X
吸收操作线
2011-6-12
(2)吸收操作线仅与液气比、塔底及塔顶溶质组成 有关,与系统的平衡关系、塔型及操作条件T、p无 有关 无 关。 (3)吸收操作时,Y > Y*或X* > X,故吸收操作线在 吸收操作线在 平衡线Y*=f(X)的上方 的上方,操作线离平衡线愈远吸收的 平衡线 的上方 推动力愈大; (4)对于解吸操作 解吸操作,Y<Y*或X*<X,故解吸操作线在 解吸操作 平衡线的下方 下方。 下方
2011-6-12
【解】已知 y1=0.09 η=95%=0.95 解 ∴
y1 0.09 Y1 = = = 0.099 1− y1 1− 0.09
Y2=(1-η)Y1=(1-0.95)×0.099=0.00495 据 Y*=31.13X 知: m=31.13 31.13X m 31.13 据
Y1 −Y2 L ( )min = G Y1 / m − X 2
2011-6-12
Hd
Hf
Hb
【填料塔高度的近似计算 填料塔高度的近似计算】 填料塔高度的近似计算 【说明 说明】由于液体再分布器、喷淋装置、支承装置 说明 、捕沫器等的结构不同时其高度不同,当一时无法 近似计算塔高: 准确确定时,也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 近似计算
H=1.2Z+Hd+Hb
Hd——塔顶空间高(不包括封头部分),m; Hb——塔底空间高(不包括封头部分),m。
L适宜=(1.1~2.0)Lmin

L L ( ) = 1.1 ~ 2.0 G 适宜 G min
2011-6-12
费 用
总费用
操作费
设备费
L适宜=(1.1~2.0)Lmin ( ) L适宜
2011-6-12
L
4、最小液气比的确定 、 (1)图解法 ) 【方法一 方法一】(1)在 方法一 X-Y图上分别画出平 平 衡线与操作线 衡线 操作线; 操作线 (2)根据交点坐标 交点坐标 值计算:
2011-6-12
G,Y1
L, X1
流吸 操 线 收 作 推导 意 示 图 逆
【逆流吸收操作线方程的有关讨论的特点 逆流吸收操作线方程的有关讨论的特点】 逆流吸收操作线方程的有关讨论的特点
L L Y = X + (Y1 − X1 ) G G
(1)当定态连续吸收时,若L、G一定,Y1、X1恒定 ,则该吸收操作线在X~Y直角坐标图上为一直线 直角坐标图上为一直线, 直角坐标图上为一直线 通过塔顶 塔顶A(X2,Y2)及塔底 塔底B(X1, Y1),其斜率 塔顶 塔底 为L/G。 【定义 定义】L/G 称为吸收操作的液气比 液气比。 定义 液气比
2011-6-12
【特点 特点】任一截面上的吸收的 特点 推动力均沿塔高连续变化。 推动力
2011-6-12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1、物料衡算 、 G——单位时间通过任一塔截 面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的量,kmol/s; 惰性气体 L——单位时间通过任一塔截 面的纯吸收剂 纯吸收剂的量,kmol/s; 纯吸收剂 Y——任一截面上混合气体中 混合气体中 溶质的摩尔比, X——任一截面上吸收剂中 吸收剂中溶 吸收剂中 质的摩尔比。
2011-6-12
3、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 【确定原则 确定原则】应选择适宜的液气比 使设备费和操 适宜的液气比,使设备费和操 确定原则 适宜的液气比 作费之和最小。 作费之和最小 【确定方法 确定方法】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通常吸收剂用量 确定方法 通常吸收剂用量 为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 为最小用量的 ~ 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