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登革热病毒引起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这个名字实际上是英语Dengue?的音译,而Dengue?这个词据说源自斯瓦希里语,意思是「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

登革热的患者会突然起病,有持续发热、剧烈头痛、眶后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跟很多急性传染病不同,登革热并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由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的。

目前发现的最常见的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埃及伊蚊,另一种是白纹伊蚊。

这两种蚊子长相比较类似,腿上都有白色的斑纹,也经常被人称作「花脚蚊子」。

埃及伊蚊在我国境内只在广东、台湾和海南等一些南边的省份发现过,而白纹伊蚊活动范围比较广,甚至在东北也有所分布。

目前根据广东省CDC 的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这一次在广东爆发的登革热疫情很可能是就是由白纹伊蚊引起的。

登革热可怕吗?
由于气候环境对它的传播者蚊子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范围主要是热带和许多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非洲以及中美洲等地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大约有5000万例的登革热病毒感染,并造成超过2万例的死亡。

据WHO的报告,世界范围内的登革热发病情况呈连续上升趋势。

在2001年时,美洲国家报告了超过65万例的登革热病例,其中15500例出现了登革出血热(DHF)这种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

相较于1995年,病例报告数字接近翻了一番。

有研究文献认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蚊子繁殖周期缩短,蚊子数量和叮咬数上升,可能是全球登革热疫情不断上升的重要的原因。

登革热有什么典型症状呢?
根据美国CDC提供的资料,登革热患者通常会发生高烧并同时伴有以下至少两项症状:
1、严重头痛
2、严重的眼痛(尤其是眼眶后疼痛)
3、关节痛
4、肌肉痛或骨痛
5、皮疹
6、轻微的出血表现(如鼻子或牙龈出血,或出现瘀斑瘀点等)
7、白细胞计数低
当然,并不是说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就一定是登革热,临床诊断疾病还需要参考当地的疫情,实验室检测情况以及暴露史等因素综合做出判断。

如何预防登革热?
目前登革热还没有上市的疫苗可以使用,因此预防登革热最好的方式是切断传播途径,就是灭蚊。

蚊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每只雌蚊子一生能产数千个虫卵。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像是可乐瓶、废旧水桶、旧轮胎等容器,只要有水,孑孓就能生存。

甚至有报道提出,孑孓在污水中的发育速度更快,更容易存活,体形也长得更大。

这一次广东的发病人群中居家、居家待业或者工作的人群高发,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家中存在一些卫生死角,使得蚊子和孑孓能够繁衍栖息。

因此消除这些卫生死角是灭蚊的第一步。

同时在登革热流行地区,人们也应当远离有蚊虫滋生的河流、湖泊以及公园,如果必须经过的话,
尽量避免将过多的皮肤直接暴露在外界。

在家中最好能使用纱门纱窗阻止蚊子进入,晚上睡觉也应当尽量使用蚊帐。

预防登革热我们应该怎么做?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以发病前1d至发病后5d传染性最强,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其次为白纹伊蚊。

蚊虫吸血受染后8-14d才有传染性,再次叮人即可传播疾病。

伊蚊受染后终身具传染性,登革热病毒在白纹伊蚊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可大量复制。

病毒在蚊体内可经卵传代,故伊蚊又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

流行季节与各地气候、蚊虫繁殖情况有关,广东省为5-10月,海南省为3-10月。

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2、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预防登革热要杀灭成蚊:在住宅、办公室、医院等及其他公共场所可采用药物杀灭成蚊。

目前可采用下列几种:
1、敌敌畏: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及烟薰,特点是速效,迅速杀死成蚊。

对人畜有毒性。

使用时须小心,注意安全。

2、三氯杀虫酯(7504):对人畜毒性低,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及烟薰,特点是见效慢,但保持时间长,7~10天仍有效。

可与敌敌畏混合使用,比例为4:1或3:1,其优点是速效且持续时间长。

3、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其制剂有二氯苯醚菊酯,胺菊酯等,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特点是杀虫效果强,对人畜毒性低。

4、溴氰菊酯:属于触杀药(即接触中毒)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杀虫作用强,对人畜毒性低。

预防登革热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1、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

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

2、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少去蚊虫多的地方玩耍。

4、爬山、登山要穿长衣长裤,尽量不让皮肤暴露在外面。

5、垃圾要及时清理,防止蚊虫滋生。

6、家里的水养植物也要勤换水。

7、死角积水及时拖干净。

预防登革热要隔断人为传染:一旦有病人发生,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