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盘义,能用数轴上的点农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3步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6、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7、通过观察、试验、类比、推断等汹动,体验数、符号和图形能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8、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汹经验中数学:信息,发现并捉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材背景分析(设计思路)1、实际事例理解数学概念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有关数学概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第1节中通过现实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第2节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入数轴的槪念,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第6节中通过厨师制作的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概念。
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本质。
2、生活经历和经验体会运算法则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从分析情境中的事理入手,提炼数学道理,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例如第4节中创设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分法则;第5节中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力图通过把具体事例先数学化,再探究其规徐的沾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4节中例题4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城市的日温差:还是第4节中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铁路巡道员离开住地的距离。
力图通过正数、负数衣示相反意义的量后,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就能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理数的实际价值,不是仅仅用于运算,而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游戏应用逐步捉高运算能力设计实际问题、设置赋有新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做游戏,逐步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第4节中的填幻方,第5节中的闯迷宫,数学活动中的算24点等。
力图通过不枯燥的实际问题、有吸引力的游戏,寓教于乐,不断熟练运算,逐步捉高运算能。
特别是小学基本运算能力弱的学生,不能靠人量计算题训练短期提高运算能力(适虽定期反复计算题训练有效〉。
、工具计算器操作分散到相应各节5.计算器•种运算匸具,目前初中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步骤应该像看匚具说明书•样,让学生自己课外阅读并实践(看不懂的问•下看懂的),没必要强调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妥求,放学回家后根本就无法做到这样要求,计算器作为•种现代化普及运算工具(卖菜会用),也不能规定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保证在进行运算训练时不使用计算器就行了。
三、知识结构负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的过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2)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衣示盘义相反的虽,会解决如“如果将向东行走5km记作+5km,那么向西行走3km可以记作什么?”等问题。
(4)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内容节不多,三、教学建议1、情境创设:(1)除了课本4个画面,应该让学生预习寻找、收集现实情境比0小的数,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大量存在小学没学过的新数-…负数。
(2)除了用正数、负数衣示温度零上、零下相反意义的量,还要进-步举例,让学生体会用正数、负数农示相反意义的量的便捷。
2、探究活动:要探讨■并合理解释情境中新数…-负数比0小的恿义,充分感受负数的本质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的过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耍性;能判断•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用正、负数农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数轴一、教学目标1、经历与温度计类比和探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人小的过程。
2、会正确画出数轴。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衣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衣示有理数)的点农示的数。
24-的人小”等问题。
、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解决如“利用数轴比较4, . . 355、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建议1、情境创设:耍通过温度计或刻度尺(天平等)实际事例推广建立数轴农示有理数,妥借助温度的高低等实际事例推广数轴上点衣示数的大小。
.2、探究活动:(1)通过温度计等实际事例探究在数轴上如何农示如何负数(-1.3衣示,先确定在哪两个负整数之间,在思考靠近哪一个负整数,用实际例子理解)。
(2)根据数轴画图效果(作业本、黑板〉、衣示数的大小范围(衣示100、200大数〉,探究如何选取适当的1个单位长度农示数1。
3、练习作业:适当增加负数、分数在数轴上的农示,尤其是负分数最容易出错。
4、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化抽象为巴观、化难为易的常用方法,华罗庚“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能正确在数轴上衣示各数,就能比较出各数的人小。
注意这时的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还没有—对应。
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与温度计类比和探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人小的过程:能用数轴上的点农示有理数和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绝对值与相反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一一探索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沾的关系。
2、能说出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如会这样叙述:“农示・3的点A与原点的距离是3, 所以-3的绝对值是3”等。
3、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24"的人小”等问、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如解决“利用绝对值比较,4—— 35题。
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建议1、概念理解:第1课时绝对值的几何盘义,比较负数的人小还是通过数轴,第3课时绝对值的代数总:义,-个数的绝对值与该数的关系,比较负数的人小可以通过绝对值。
不要把第3课时调到第1课时,绝对值概念从几何意义转化成代数意义,不要过早形式化,要从本质理解概念。
2、几何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相反数的几何意义3、含有字母的绝对值是学生难点,不要过早过多涉及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意义的过程:能求出有理数的绝对值和和反数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3、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禅的合理性,会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4、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5、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6、感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对立统•,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二、课时安排4课时三、教学建议1、探究濟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范圉的运算律、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省略加号和括号(只含有性质符号)的运算方法(代数和)全都必须通过情境洁动探究出来,而不是直接灌输,探究活动的背景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不少学生(女生)不了解、不理解足球比赛的净胜球2、总结归纳:运算律如何简便计算要总结归纳方法:同号、同分母、和为0、和为整数,如何省略加号和括号简便计算。
3、反思提高:适量运算训练,可以增加不枯燥的实际问題(例题7铁路巡道员离开住地的距离)或有吸引力的游戏形式训练运算,在反思纠正错误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
4、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5、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感受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感受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统•性以及分类、化归等思想方法。
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建议1、探究括动:有理数乘除法则、运算律、确定符号的力法全都必须通过情境活动探究出来,而不是直接灌输,让学生真正理解感受到它们的合理性2、总结归纳:运算律如何简便计算要总结归纳方法,如何先确定符号简便计算。
3、反思捉高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和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可以收集学生在作业中所犯的各种有关符号、运算顺序的错误,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改错来作为矫正的一种方式。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目标1、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方意义的过程。
2、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4355) ? (2?””、“3、知道底数、指数和幕的概念,能说出诸如“、”的底数、指数3和幕,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幕。
4、会用科学记数法农示较大的数。
二、课时安排课时2三、教学建议、情境创设:用耐师制作的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槪念,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书写不1便的人数值的引进科学记数法,让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本质。
如,•些运算技巧结算方意义和运的理解下,要总归纳在结2、总归纳:对乘222424?)) ??2, ((?2”等,帮助学生弄清运算顺序,减少学生在书写中随意地33添括号或去括号。
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方恿义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理解帛的意义)和用科学记数法农示一个较大的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经历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符号和顺序的理解的过程。
2、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3、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建议1、总结归纳:(1)混合运算的常用顺序,加减•级,乘除二级,乘法开发三级,算式中有不同级别先算三级,再算二级,最后一级,有同级别按自左向右进行(2)运算律简便运算的原则,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原则。
2、激发促进:以解决实际问题和“24”点游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适虽合理(以三步为主)混合运算训练是必耍的,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坚决摒弃无意义的繁琐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的误区)。
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符号和顺序的理解的过程: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准确率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