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东西两 岸来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北半球 中低纬 度大陆 东、西 两岸
东西两 岸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 纬度,大陆 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是 暖流,增温 增湿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影响自然带a呈狭长分布并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水分 B.地形 洋流 C.洋流 水分 D.热量 地形
[解析] a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秘鲁寒流的影 响,分布的纬度较低,向北延伸,受东侧安第斯山脉阻挡, 分布呈狭长状,因此B选项正确。
[答案] B
2.关于b、c自然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c B.b自然带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c显著 C.c自然带的热量条件优于b D.c自然带的年降水量多于b [解析] b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处受西侧 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可排除C、D项; b、c处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都较大,排除B选项,A为正确 选项。 [答案] A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北半球中低 纬度,大陆 东岸是暖流, 大陆西岸是 寒流
南半球副 热带地区 洋 的大陆西 流岸
欧洲西岸
水 分
昆仑山麓
尼罗河谷 地
森林带 或草原 带
热带荒漠 寒流起降温
带
减湿作用
针阔混 交林带
温带荒 漠带 热带荒 漠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分 受北大西洋 布范围特 暖流的影响 别广
绿洲
冰雪融水和 地下水丰富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无
分 度地区 带
布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2015·广东惠州4月模拟)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 植被分布状况图,回答3~4题。
3.该流域( ) A.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 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 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解析] 该山脉山麓地带多为草原、中部森林面积最 大、上部主要为裸岩,依据森林和草原对水分需求不同可 知,中部降水多于山麓和上部,故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 减。 [答案] D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 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 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4.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
阴坡( )
A.蒸发少
B.温度高
C.降水多
D.坡度大
[解析] 林地多说明水分条件较好,可能是降水多或蒸
发少,而该地降水主要是偏南风带来的,故阴坡不可能降水
多,则主要原因是蒸发少。
[答案] A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 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思路引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条件。甲地林线 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山东端为南北走向的雅 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2) 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 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 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选C;该地 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 也不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 于背风坡,故排除B、D。
地 形 起
科迪勒拉 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呈带状
南北延伸, 南北更替,科迪勒拉山系 呈狭长条 的阻挡 状
伏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 带
地势高,气温 低,对流弱, 降水少
各大洲的 高山和高 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 平自然带一 致
高山植物 地势高,水热
区
条件差
洋 流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 西两岸
绿洲
尼罗河河水 灌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 变”“约束”“块状”等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 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 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 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