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和狐狸》教学反思
《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是讲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十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没有上狐狸的当。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的哲理。
在学校三步导学精细化的展示课上我就上了这一课,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得有失。
1、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堂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自主合作学习,然后展示汇报。
孩子们能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最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
在生生、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学生学有所得。
2、注重对寓意的挖掘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
让学生想像蝉和狐狸说话时的内心活动,并说说《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进而体会故事的寓意。
3、文白对读初识古文
课上设计与古文接通这个学习任务是想为学生打开一扇经典汉语之门,并为孩子们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子。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孩子们很乐意阅读古文,读得抑扬顿挫。
俗话说的好: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
所以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比如出示古文学生自学后,如果让孩子们说说哪句话不懂,然后指名读懂的孩子帮着解答。
这样的话读古文的效果会更好些。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懈努力,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