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2)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3)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或城镇体系规划法 (5)问卷调查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分析测算 Qt=Q0×(1+r)t±ΔQ St=Qt×B ΔS=S0-St
α=ΔSg/ S0 式中:Qt——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Q0——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 r——人口自然增长率; t——规划期; ΔQ——人口机械变动量;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B——人均用地标准(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 并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水平、农居质量和农村建房 周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ΔS——潜力面积; S0——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ΔSg——节约用地面积; 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α—— 节约用地系数。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建设用地潜力内涵
建设用地整治,从对象上来讲,是以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用地
和农村建设用地为整治理对象的土地整治;从其过程上来讲,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该区域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 土地生态环境,使每宗地块都能得到高效的合理利用,并重新 划定其边界,土地产权以原位或交换方式进行再分配,达到改 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一项 整体性、综合性的 土地利用调整和整治过程。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1)根据潜力的特征和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特尔斐法或其他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确定 各因素对综合潜力的影响程度(大小); (3)对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 (4)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确定综合潜力等级; (5)信息反馈处理,对明显偏离对初步潜力等级结果进行验证;
耕地整理潜力补充调查表(1)
乡镇名称: 单位:公顷,%
村名
待整理区面积 新增耕地系数
新增耕地面积
合计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调查方法二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镇为单位;
——按各村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
分别选取典型样区,典型样区面积不小于该村该类型耕地面积
的10-20%;
——调查耕地中沟渠、道路、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
地(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调查
(1)全面调查 ——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通过对人口高峰年 人口数量和当时的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测算各县人口高峰年合理 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 ——通过对比现状和人口高峰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分析测
算各县可整治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其他建设用地的面积。
(2)分区调查 ——划分类型区。 ——分区进行典型调查,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一、潜力是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分类确定土地整治目标 制定土地整治目 标 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的比重 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安排土地整治布 局 选择土地整治工程、项目 安排土地整治时序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与资金核算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与验收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调查:
——以乡镇为调查组织单位,调查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人口、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为分析测算农村建设整治增加耕地系数和面积提供基础数据 ——以乡镇为调查组织单位,调查各自然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 积、闲置土地面积、户数、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当地宅基地 标准及村镇规划对该村的安排,为确定农村建设整治潜力的空间分
土地、土壤、水资源等自然资料; 农业生产、土地利用、 人口、生态环境、水利、交通
等社会经济资料;
确定评价因素
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
单因素评价 多因素评价
综合评价 潜力分级
补充调查。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三、潜力调查评价的目的、程序与一般方法
(三)潜力评价方法 1.单一指标评价法 以某一反映潜力的主要指标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其优点是 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缺点是不能全面体现潜力的综合性和影响 因素的复杂性。
布服务。
该调查的目的是为选择农村建设整治项目提供依据。因此,调
查应该具有针对性,如选择规模和人均、户均用地面积较大,集聚
程度较低的村庄。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补充调查表(1)
序 乡镇 号 农村居民点总面积 (公顷) 人口数 (人) 人均用地标准 (m2/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地等面积之和占耕地面积的比例
——调查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
内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所在耕地区面积比例
。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耕地整理潜力补充调查表(2)
乡镇名称: 村名: 待整理区面积:
坡 序 度 号
道路
长m 宽m
沟渠
长m 宽m
田埂
长m 宽m
零星地 类(m2)
(6)根据综合潜力等级,分别计算各等级潜力区(评价单元)的
面积和整理潜力(新增耕地规模)。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 评价 指标 权重 对评 价指 标标 准化
指标综合,初步确定潜力等级
信息反馈,对潜力等级进行验证
确定潜力等级,划分潜力区 汇总潜力成果,制作潜力分布图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土地整治规划培训讲座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汇报提纲
一、潜力是什么 二、怎么调查潜力 三、怎么评价潜力 四、潜力怎么表达 五、案例分析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土地整治规划培训讲座
潜力是什么?
土地整治潜力是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整治潜力有特定的内涵及特点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不同调查评价的方法不同。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潜力内涵及特点
(一)土地整治潜力内涵
土地整治潜力:其内涵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 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一系列 措施使待整治的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 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分为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增地评价方法二
αdi =Adi—Abi
ΔS =
(
i 1
n
di
Si )
(i = 1, n 其中n为坡度级别的个数) α=ΔS / S 式中:αdi——典型区新增耕地系数(%); Adi——典型样区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 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典型样区面积的比 例(各坡度级别样区分别计算)(%); Abi——设定的与典型样区同坡度类型区集约利用水平较 高的耕地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耕地 区面积的比例(%); Si——与典型样区同坡度级别待整理耕地区面积(公顷)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补充调查表(2)
乡镇名称: 户均宅基地标准: m2/户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m2/人
村 农村居民点总 户数 户均用地 人口数 人均用地 闲置土地面 拆并 序 名 面积(公顷) (户) (m2/户) (人) (m2/人) 积(公顷) 意愿 号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怎么调查评价潜力?
分层级、分类型调查
类型不同调查方法不同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分层级、分类型、采用不同调查方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内涵:农用地整理潜力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平整土
地、归并零散地块,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
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生产
成本降低潜力以及产权关系调整和提高生态价值等方面的幅度
农用地整治潜力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重点是耕地中的基本农田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一、耕地整治潜力
耕地整理的对象:
● 利用率较低、有较多闲散地的耕地; ● 质量差,产出率低的耕地; ● 利用率、产出率均很低的耕地。
耕地整理潜力指向:耕地数量的增加潜力和耕地质量的
力、土地复垦潜力、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等。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潜力内涵及特点
(二)土地整治潜力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潜力的特征: 1、针对性(土地利用类型) 2、相对性(科学技术条件) 3、指标的多样性(数量、质量、效率) 4、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经济、环境) 5、潜力的时间指向(社会发展阶段)
评价
增地评价方法一
n
ΔS=
(
i 1
i
Si )
其中n为某乡(镇)村的个数)
(i = 1,… n α=ΔS / S
式中:ΔS——乡镇新增耕地面积(公顷);
αi——某村新增耕地系数(%); Si——某村待整理区面积(公顷); α——乡镇新增耕地系数(%); S——乡镇待整理区总面积(公顷)。
样区总面 积 (公顷)
合 计
注:零星地类主要指坟地、零星建筑、未利用地等。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地(市)耕地整理潜力调查
(1)全面调查
——已开展耕地整理的县(系数、面积)
——未开展耕地整理的县(系数、面积) (2)分区调查 ——在省域范围内,依据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划出若干个类型区,分区一般不打破县级
等别。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增能评价方法三:
(1)确定耕地单产水平。按照预测整治后测算单元的平均利用等等别,
确定其对应的标准量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