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张正峰)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张正峰)
2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1、土地整治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 2010年12月,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号) 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整治潜力的汇总
各乡镇的平均等别
乡镇调查 Text
29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质量潜力 以提高的产能表示。两部分组成,一是原有耕地等级
提高所带来的潜力;二是新增耕地产生的潜力。原有
耕地部分,假定各乡镇的平均利用等别通过整治可达 到该乡镇的最高利用等别,新增耕地部分假定新增耕 地均能达到该乡镇的平均利用等,依此计算农用地整 理的质量潜力。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 农用地整理:采取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建设灌溉、 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通过 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集中
连片程度,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16
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政策工具的运用转变。
4
欧洲部分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多元化)
5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3、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即将完成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科学谋划土地整治,是全面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
6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4、土地整治规划的审批层次提高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将报国务院进行审批。
的利用的能力。
表现为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土地的生产能力、生
态环境条件等。
10
11
12
13
14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潜力的特征 1、针对性(土地利用类型) 2、相对性(科学技术条件) 3、指标的多样性(数量、质量) 4、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经济、环境) 5、潜力的时间指向(社会发展阶段)
15
31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潜力分级
潜力分级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进行; 分别对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进行级别的划分; 数量潜力以新增耕地系数为划分依据; 质量潜力以提高的产能程度为划分依据; 潜力级别一般不少于三级。
32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思路
数量潜力 模式 划分
理论 潜力
r——人口自然增长率;
ΔQ——人口机械变动量(人); St——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公顷); B——规划人均用地((人/平方米); ΔS——理论潜力面积(公顷); S0——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公顷);St——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公顷)。
38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修正指标的构建 整治潜力的实现会受到投资、整治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影
活动。
22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开发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23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数量潜力 方法一:全面调查法
第一步: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以行政村为调查对象。
24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分析测算
25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数量潜力
方法二:典型调查法 第一步: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 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分别选 取典型样区,典型样区面积不小于该村该类型耕地面 积的2-5%。
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
用状态,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20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复垦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21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开发潜力 土地开发: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水土 资源相匹配为原则,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科学合 理开发利用宜农未利用地,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
49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开发潜力调查对象: (1)宜农荒草地:目前尚未利用的树木郁闭度< 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 (2)宜农盐碱地、裸土地:目前尚未利用的或难 以利用的、一般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和基本无植被覆 盖的土地。 (3)荒滩地:尚未利用的宜农滩涂地。 (4)其他未利用土地。
7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为何测潜力
工程 项目 政策
数量 测算
空间 识别
时空 顺序
8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潜力是什么 土地整治: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 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类型:整理、开发、复垦、增减挂钩
9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潜力是什么
在一定的土地整治标准下,通过整治可以挖潜出
30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质量潜力
W=A*T*C+Qi*K
W是通过整治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A为待整治耕地规模,单位为亩; T为耕地利用等别提高的程度,为该乡镇平均利用等减去 该乡镇的最高利用等; C为提高等级所增加的标准粮产量,单位为公斤/亩; Qi为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亩; K为该行政区平均利用等对应的标准粮产量。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的活动。
18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19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复垦潜力 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 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损毁(包 括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造
35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理论潜力的测算 第一步: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以行政村为调
查对象。重点调查人口、用地情况。
36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乡镇名称:
户均宅基地标准: 户数 户均用 地
m2/户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人口数 (人) 人均用 地 (m /人)
2
m2/人 闲置土 地面积 (公顷) 是否 拆并
42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对象:
(1)露天采矿、挖沙取土、烧制砖瓦、工程建 设等挖损地; (2)地下采矿、工程建设挖空后形成的地表塌 陷地; (3)排放废石、废渣、矸石、尾矿、粉煤灰和 垃圾等压占地; (4)各种污染损毁地; (5)自然灾害损毁地; (6)其他可复垦的废弃地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现状 分析
测算流程
修正 指标
现实 潜力
34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模式划分 依据整治后安置区与拆旧区占地面积与容积率的变
化情况主要分为两种整治模式。第一种为整治中安置区
与拆旧区的占地面积与容积率变化较小(村庄归并); 第二种为整治中安置区与拆旧区的占地面积与容积率有 较大变化(宅基地置换)。两种模式所节约出的土地面 积有所差异。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质量潜力:提高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等别)
17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村庄规划建 设要求,采取工程技术、土地产权调整等措施,对农 村居民点及农村所属特殊用地、工矿用地等进行拆迁
、重建、更新、合并,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促进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51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评价。根据坡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状
况进行简单评价。以判读适宜进行开发的规模。
52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53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三步:测算。根据评价结果统计经开发适宜耕种
的面积。 第四步:潜力分级
潜力分级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进行; 以可开发为耕地的系数作为划分依据; 潜力级别一般不少于三级。
3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2、土地整治内涵的变化
在整治范围上,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
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整治内涵上, 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整治目的上,由单纯的补 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
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整治手段上,由以项目为载体
45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评价。根据坡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状
况进行简单评价。以判读适宜进行复垦的规模。
46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三步:测算。根据评价结果统计经复垦适宜耕种
的面积。 第四步:潜力分级
潜力分级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进行; 以可复垦为增耕地的系数作为划分依据; 潜力级别一般不少于三级。
序 村 农村建设用地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号 名 总面积 (公顷) (户)
(m /户)
2
37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分析测算
Qt=Q0×(1+r)t±ΔQ
St= B× Qt ΔS=S0-St t——规划期(年); 式中:Qt——规划农村人口总数(人);Q0——现状农村人口总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