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18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国的农 村经济时代。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重点在 乡村。农村经济获得了短暂的较快发展。但 严格说,这是不完全的农村经济时代。因为 农村改革重点在土地,将土地承包给农民。
19
第二阶段,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 进入城市经济时代。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 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拉开序 幕;1992年中国进行土地要素和资金要素的体 制改革,真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1997年,国 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大规模地投 资于基础设施,启动内需,城市化进程加快。 到2000年,中国设市城市从1980年223个增加 到663个,出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带、长三角、 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城市群。
一是县域经济的概念; 二是我国县域经济的现状; 三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的定义。县域经济是以县 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 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 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4
• 首先,从县域经济的空间存在讲,它具 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 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 济。
5
第二,对比宏微观经济来讲,县域经济属于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范畴,处 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 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微观角度分析,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微观经济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
6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 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 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是多种经济成分 的结合体,具有综合性、层次性、网络性等特 征,既包含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各种经济形 式,又包含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及金 融、保险服务业等多种产业,还包括财政、计 划、税务、物价、土地、社会保障、工商行政 管理等各种经济管理活动,几乎包括了主要的 国民经济部门与经济活动。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
李安平
1
古人云:郡县治,则
天下安。县,在中国是一 个古老的行政区划概念。 “导扬风化、抚黎民、审 察冤屈,躬亲狱讼,养鳏 寡,恤孤穷,务知百姓之 疾苦”,这是古代“县” 的主要职责。到今天,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壮大地 方经济,则是“县”级行 政单位的最大主题。
2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三个问题:
9
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 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 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 势。此外,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 政策的指导和调控。
10
第四,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 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 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 设的重要任务。
17
第三,县域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进入第三阶段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遵循“农业支持 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普遍性趋向” 发展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这一“遵循” 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国经济的二元制结构:城 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割裂式并存”状 态。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152008年部分省政府工作来自告中有关县域经济 表述次数统计
省份 表述次数 省份 表述次数 省份 表述次数
北京
0
天津
0
河北
1
山西
1
内蒙古
1
辽宁
3
吉林
3
黑龙江
2
上海
0
江苏
0
浙江
1
安徽
5
湖北
3
湖南
1
广东
6
安徽
5
广西
3
陕西
4
16
第二,地方政府顺势而动。在实践中开始着眼 “体制突破”进行发展县域经济的探索。广东、 浙江、福建、安徽、湖北、辽宁等省进行了 “强县扩权”等不同形式的“放权”改革,将 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 权直接赋予县。“强县扩权”之举,直指上世 纪80年代兴起继而约定俗成的“市管县”体制。 2004年,《中国经济周刊》评出的中国十大经 济关键词中,县域经济和执政能力建设、市场 经济地位、中部崛起、民工荒等一起并列其中, 县域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新阶段。
7
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 济不能“小而全”,要 “宜农则农”、 “宜工则工” 、“宜商 则商” “宜(旅) 游则游”,注重发 挥优势,突出重 点产业。
8
第三,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 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界线 明确。它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 有一个县级财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 的能动性,并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 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同时,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县
13
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并提出,推进 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有条件 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 制。2009年3月,全国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 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
14
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 济。”从2008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出: 有23个省提到了有关县域经济的问题,共 提出49处。提及县域经济最多的是广东省, 达6处之多。
11
(二)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
第一,县域经济首次被写入党的文献。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县域” 和“县域经济”概念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文献。 自此,“县域经济”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 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 2005年3月,十届人 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镇企 业,壮大
12
县域经济”;同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的“十一五”规划建议表述:“大力发展县域 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 业和小城镇发展。”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 告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 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2008年10月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提出: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 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