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学习版.doc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学习版.doc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

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学常规,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深化教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按常规要求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核学生等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上认真落实,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计划
1、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双方共同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

教师教学要有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要有班主任工作计划,教研组长要有学期教研组教研计划。

2、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要充实具体,既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反映教材的内容及其重、难点,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任务明确,措施方案切实可行,书写工整规范。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上课必须备课。

1、备大纲(课标)与教材。

依据大纲(课程标准)搞清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序列,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保证传授的知识正确无误。

2、备学生。

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和可能,确定教学目标、训练密度与方式方法。

3、备练习(复习)题。

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和作业。

练习内容要紧扣教材,有针对性;练习形式要体现学科特点,有实效性。

4、备教学思路。

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优教法,探求最优学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要体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5、备课内容要做到“大”而“细”。

“大”指备课要考虑围绕学习目的创设怎样的情境,通过什么方式揭示学生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如何点拨学生等;“细”指备课要研究学生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水平,尤其要考虑面对新知识学生如何学习,课堂上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等。

6、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积极采用教案、课件一体化的备课方式,不断整理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教师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目的是提高备课的质量,将有限的时间放用的地方,给教师更多研究思索的时间。

7、要认真进行教案设计。

教案必须有下列内容: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板书和学生活动安排等。

三、讲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按照《课程标准》多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目标明确。

上课时应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度,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环绕扣住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正确。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应该从科学的、正确无误的。

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对原理、定律的论证,乃至上课引用的事例都应是确切无疑的。

教学中既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又不违背科学的基本原理,保持科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并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恰当。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废止注入式采用启发式。

教师讲新内容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分钟之内。

注意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脑、口、手、耳、眼)参加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提高其感知、记忆和思维效果。

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掌握教学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敏锐观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知识,技能缺陷,上好每节课,谋求最佳效果。

5、掌握教学艺术。

教学不光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师要有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实验的艺术、教态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清晰、规范、精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风趣、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要讲普通话。

板书要清楚、工整、正确、精练、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讲课重点与发展过程;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衣着大方,动作要有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写好课后反思。

每课或每单元,每章节教完以后,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认真写好教后小结。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心得是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每天课后的“三言五语”是一定要写的。

四批改
(1)作业以课堂作业为主,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课内练习或作业,要当堂或在校完成。

课外作业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生加大深度,差生抓好基础。

(2)作业题要精选,题型要多样化,难易有梯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3)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要指出错误或不当之处。

(4)作业批改之后,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养成自我检查和订正的习惯。

作业中带有普遍倾向性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订正,把纠错本利用好。

(5)作业必须由课任教师亲自批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