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简析
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出现了对教育理论的两种批评意见:一些理论工作者认为,教育理论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许多概念术语不精确、范畴不严密、科学性不强;而一些实践工作者却认为,教育理论应用性较差、脱离实际,是空教条,不能指导实践。
这些说法虽然说过于绝对,但也说明在教育理论界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澄清和规范的理论问题。
其中教学策略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多是对操作层面的一些具体策略的应用研究,而理论研究较少,从而造成了教学策略的概念含义过多,在术语的使用上比较混乱的现象,同时,也给制定或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带来困难。
本文结合教材学习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策略?目前的教育理论界有多种提法,举例如下:
1.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
2.教学策略是一系列引导师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行动方针。
3.‚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法。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4.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5.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6.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教学策略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法。
‛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7.教学策略是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8.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件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
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9.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
上述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中,只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
这当然是正确的。
但作为一个概念,这显然是不够的。
要真正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和含义,还需要从它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界定。
在此我们先来看一份资料。
在美国保罗.D.埃金等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的序言中说‚本书描述了六种‘信息处理模式’。
......本书是一本一般教学方法教科书,它描述了六种‘方法’或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这个策略与目标相配合的特点——称为教学模式法‛‚所谓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
‛‚教学的模式方法首先是由乔伊斯和威尔论述的。
他们给模式下定义为‘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模型或方案。
’‛又说‚模式与一般的教学策略不同‛。
在这段话中,涉及了教育学理论中的三个常见名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一般教学方法。
我们在此对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策略是重点研究‚如何教‛一类的问题,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测等一系列有助于最优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
教学模式是具有某种规定性的教学策略。
其次,教学策略意味着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因此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
此外,无论是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必需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之下。
综上所述,要给教学策略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确实很困难。
实际上,任何一个定义都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准确的定义。
即使大家都公认同一个定义,但不同的人对同一定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关键在于这个定义用于什么场合。
在一般情况下,本文给教学策略所下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总和。
二、教学策略的特点
1.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
因此,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模式,更不同于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只是规定了某种教学内容的一
般教学程序,并不涉及每步如何做的具体指导;教学原则则更超脱了具体教学内容,只是笼统地表述一些教育规律。
因此教学模式、教学原则偏重的是指导性、理论性,而教学策略则提供了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因此教学策略具有操作性、实用性,通过培训更易为教师理解、掌握,也更容易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位教师除具备共同的基本教学
策略外,其他的教学策略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相应的针对性。
这是因为,具体教学策略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而精心制定的,离开具体教学目标、盲目使用教学策略也就无最佳策略可言,也就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
好教学效果。
‚不同类型教学目标应选择不同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策略针对性的具体表现。
3.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策略是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
标的最佳方法,但不能因此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
既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策略适宜性的要求,也还受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诸多方面影响。
如何把握某一教学策略的基本特点,并依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值得引起教师重视。
西南师大张敷荣教授为保罗.D.埃金等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作序时说:‚所谓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型或方案‛。
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束缚教师手脚的固定不变的框框而生搬硬套。
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策略.这是因为,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什的指示性的教学技术。
即是说,策略具有指示性、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刻板性。
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适合于各种情况的万物灵药,只有适应于一定的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
‛这段话对我们理解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学策略的分类
教学策略应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教学策略;另一种是特殊教学策略。
基本教学策略是指为全体教师共同掌握的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方法或技巧。
基本教学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特殊教学策略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指适用于不同种类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概念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也可简称目标教学策略;二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性质的教学策略,也可简称学科教学策略。
四、基本教学策略列举
1.加涅提出九种基本教学策略
1968年,加涅首先开始综合各种微观教学策略的共同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对有效开展教学至关重要的九种教学活动也即教学策略:(1)利用改变刺激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2)告诉学习者学习目标,以帮助他们认清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3)刺激回忆前提性知识,使学习者能把它们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
(4)以适当的方式向教学者呈现刺激材料;
(5)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难易水平,以及学习者具有的智慧水平,提供学习指导;
(6)引出表示所期望的学习的行为;
(7)作出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对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抑制;
(8)评价行为以便评价学习;
(9)通过提供检索线索和捡索策略来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加涅后来还补充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视学习目标和预定的学习者性质,来决定采用哪种活动,如何表述它们,以及如何序列化。
2.格罗珀提出四种基本教学策略
(1)告诉学生做什么及如何做;
(2)提供各式各样的范例;
(3)提供管理行为的规则;
(4)要求练习完整的规范行为。
格罗珀还就高难度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①增加提示的强度;②减小行为单位的大小;③在要求学习者行为之前引入识别和编辑作为中间的练习模式;④在难度较大的练习之前,先进行较容易的练习。
3.盖奇提出七种教学基本策略
盖奇针对当时大量的有关教师行为与学习成绩相关研究,首先按被试年龄进行了分类,从中发现了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七种教学策略,称为‚教师七要‛
(1)教师要制定一整套规则,使学生不需征求教师意见就知道做什么,满足自己的需求;
(2)教师要在教室中经常走动,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检查课堂作业,并注意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注意他们的课堂表现。
(3)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要有趣、有意义,难易程度掌握在学生都完成作业的标准上。
(4)教师要尽量减少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诲这样一类的做法,把每日课程表写在黑板上,使学生知道干什么等等。
(5)提问学生时,教师要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提出问题,要使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同。
(6)教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习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
(7)在阅读小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大量的简短的反馈,并使教学活动的节奏象‚操练‛一样快。
至于特殊教学策略,涉及到各个层次、各个学科的教学理论,内容也较丰富,在此无力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