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邕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 2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 . 如图所示,对该生产工具出现的标志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我国古代生产方式由刀耕火种开始向铁犁牛耕过渡B.标志着我国古代耕犁技术走向成熟C.标志着我国古代生产方式由刀耕火种开始向耒(耜)耕过渡D.标志着我国古代生产已经完全实现了精耕细作(★) 4 .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5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6 . 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制始于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 7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
其中“新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 8 . 假如你到宋朝汴京经商,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A.可在夜市逗留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市场和居民区被高高的城墙分开(★★) 9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 .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丝绸等商品外传的途径是A.外国商人到中国经B.海上丝绸之路C.军事活动D.少数民族外迁商(★) 11 . 我国古代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A.景德镇B.佛山C.南京D.北京(★) 12 .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这主要是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的交往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13 . 唐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设立了A.市令B.市舶使C.十三行D.藩镇(★) 14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称之为A.飞钱B.交子C.会子D.银票(★) 15 . 元朝时代被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是A.北京B.广州C.杭州D.泉州(★) 16 .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A.严格限制对外交往B.禁绝中国对外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17 .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工商业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受到西方影响,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18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9 . 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B.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C.商业发达,是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D.殖民地广大,控制各地殖民贸易(★) 20 . 下列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A.黑奴贸易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B.黑奴贸易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C.黑奴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D.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1 .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22 .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23 .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24 .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
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人造卫星(★) 25 .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媒介是A.炮舰B.军队C.物美价廉的商品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6 . “……(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 27 . 垄断组织出现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的腐朽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28 .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开始发生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 29 . 下列对世界市场形成表述的正确有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17世纪英荷等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和掠夺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的形成C.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3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
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B.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斗争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31 . 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②政府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④圈地运动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A.①②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⑤(★) 32 . 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而曲折,主要是因为历朝历代A.实行土地私有制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实行中央集权制D.实行更戍政策(★) 33 .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B.台商和港商C.徽商和晋商D.闽商和粤商(★) 34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自然科学尚未与生产技术相结合B.以蒸汽的广泛运用为主C.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D.弱化了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竞争性(★) 35 . 下列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电灯、电报、火车B.汽船、飞机、白炽灯C.电报、电话、飞机D.电脑、高铁、4G手机二、材料分析题(★) 3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3)据材料二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一经济政策的?(★) 3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固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三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3)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的动力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铁路的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