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概述

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表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关心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

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要紧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

由于借贷资本在公司资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银行家需要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

逐步形成了偿债能力分析等有关内容。

资本市场出现以后,财务报表分析由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各种投资人服务。

社会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债权人和股权投资人增加,公众进入资本市场。

投资人要求的信息更为广泛,逐步形成了盈利能力分析、筹资结构分析和利润分配分析等新的内容,进展出比较完善的外部分析体系。

公司组织进展起来以后,经理人员为获得股东的好评和债权人的信任,需要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逐步形成了内部分析的有关内容,并使财务报表分析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不仅能够使用公开报表的数据,而且能够利用内部的数据(预算、成本数据等)。

内部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治理行为和报表数据的关系,通过治理来改善以后的财务报表。

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报表分析的技术日趋复杂。

许多报表使用人感到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日益困难,因此开始求助于专业人士,并促使财务分析师进展成为专门职业。

专业财务分析师的出现,关于报表分析技术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逐步扩展成为包括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四个部分组成的更完善的体系。

经营战略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要紧的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行业分析和公司竞争战略分析等内容;会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公司会计反映差不多经济现实的程度,包括评估公司会计的灵活性和恰当性,以及会计数据的修正等内容;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运用财务数据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评估其可持续性,包括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内容;前景分析的目标是侧重于预测公司的以后,包括财务报表预测和公司估价等内容。

本章要紧讨论财务分析的有关内容。

与其他分析相比,财务分析更强调分析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并强调运用财务数据发觉公司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是依照所有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并不适合特定报表使用人的特定目的。

报表使用人要从中选择自已需要的信息,重新组织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使之符合特定决策的要求。

公司财务报表的要紧使用人有以下几种:股权投资人:为决定是否投资,需要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份,需要分析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进展前景;为考察经营者业绩,需要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需要分析筹资状况。

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公司贷款,需要分析贷款的酬劳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流淌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需要分析其盈利状况和资本结构。

经理人员:为改善财务决策,需要进行内容广泛的财务分析,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怀的所有问题。

供应商:为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需要,需要分析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决定信用政策,需要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政府:为履行政府职能,需要了解公司纳税情况、遵守政府法规和市场秩序的情况以及职工的收入和就业状况。

注册会计师:为减少审计风险需要评估公司的盈利性和破产风险;为确定审计的重点,需要分析财务数据的异常变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特不广泛。

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不是一种有固定程序的工作,不存在惟一的通用分析程序,而是一个研究和探究过程。

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是依照分析目的由分析人员个不设计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1.明确分析的目的;2.收集有关的信息;3.依照分析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予以适当组织,使之符合需要;4.深入研究各部分的专门本质;5.进一步研究各个部分的联系;6.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关心的信息。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

1.比较分析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差不多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

报表分析的比较法,是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按比较对象(和谁比)分为:(1)与本公司历史比,即不同时期(2~l0年)指标相比,也称,“趋势分析”。

(2)与同类公司比,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

(3)与打算预算比,即实际执行结果与打算指标比较,也称“预算差异分析”。

比较分析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

总量比较要紧用于时刻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

有时也用于同业对比,看公司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

(2)比较结构百分比: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

例如以收入为l00%,看损益表各项目的比重。

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发觉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比较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它们的内在联系。

财务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阻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最重要的比较内容。

财务比率的计算相对简单,而对它加以讲明和解释却相当复杂和困难。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阻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公司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财务指标的高低都受其他因素的驱动。

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阻碍程度,能够关心人们抓住要紧矛盾,或更有讲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财务报表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水平越高。

财务分析的核心问题是不断追溯产生差异的缘故。

因素分析法提供了定量解释差异成因的工具。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和局限性(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是:1.要从实际动身,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搞数字游戏。

2.要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反对片面地看问题。

要兼顾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外部问题与内部问题。

3.要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坚持相互联系地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关系、酬劳与风险的关系。

4.要进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一要注意过去、现在和今后之间的联系。

5.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定量分析是工具和手段,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时期性和专门性。

财务报表分析要透过数字看本质,没有数字就得不出结论。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财务报表是公司会计系统的产物。

每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受到会计环境和公司会计战略的阻碍,使得财务报表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

会计的环境因素包括会计规范和会计的治理、税务与会计的关系、外部审计、会计争端处理的法律系统、资本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

这些因素是决定公司会计系统质量的外部因素。

会计环境的缺陷会导致会计系统的缺陷,使之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状况。

会计环境的重要变化会导致会计系统的变化,阻碍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例如,会计规范要求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使财务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会计规范要求假设币值不变,使财务数据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会计规范要求遵循慎重原则,使会计可能损失而不可能收益,有可能少计收益和资产;会计规范要求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短期信息,不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等。

会计战略是公司依照环境和经营目标做出的主观选择,各公司会有不同的会计战略。

公司会计战略包括决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可能的选择、补充披露的选择以及报告具体格式的选择。

不同的会计战略会导致不同公司财务报告的差异,并阻碍其可比性。

例如,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同意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公司能够自行选择。

包括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等。

尽管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报表使用人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缘故,使得财务报表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局限性:(1)财务报告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治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得到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差不多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可能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3)治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使财务报表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

2.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问题只有依照符合规范的、可靠的财务报表,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所谓“符合规范”,是指除了以上三点局限性以外,没有更进一步的虚假陈述。

外部分析人员专门难认定是否存在虚假陈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问题要紧依靠注册会计师解决。

然而。

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财务报告没有任何错报和漏报,而且并非所有注册会计师差不多上尽职尽责的。

因此,分析人员必须自己关注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关于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足够的警惕。

外部的分析人员尽管不能认定是否存在虚假陈述,然而能够发觉一些“危险信号”。

关于存有危险信号的报表,分析人员要进行更细致的考察或猎取有关的其他信息,对报表的可靠性做出推断。

常见的危险信号包括:(1)财务报告的形式不规范。

不规范的报告其可靠性也应受到怀疑。

要注意财务报告是否有遗漏,遗漏违背充分披露原则专门可能是不想讲真话引起的;要注意是否及时提供财务报告,不能及时提供报告暗示公司当局与注册会计师存在分歧。

(2)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

如无合理的反常缘故,则要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贯性是否有问题。

例如:缘故不明的会计调整,可能是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修饰”报表;与销售相比应收账款异常增加,可能存在提早确认收收入问题;报告收益与经营现金流量的缺口增加,报告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缺口增加,可能存在盈余治理;大额的资产冲销和第4季度的大额调整,可能是中期报告有问题,年底时受到外部审计师的压力被迫在年底调整。

(3)要注意大额的关联方交易。

这些交易的价格缺乏客观性,会计可能有较大主观性,可能存在转移利润的动机。

(4)要注意大额资本利得。

在经营业绩不佳时,公司可能通过出售长期资产、债转股等交易实现资本利得。

(5)要注意异常的审计报告。

无正当理由更换注册会计师,或审计报告附有保留意见,暗示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粉饰过度。

3.比较基础问题在比较分析时必定要选择比较的参照标准,包括本公司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打算预算数据。

横向比较时需要使用同业标准。

同业的平均数只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

选一组有代表性的公司求其平均数,作为同业标准,可能比整个行业的平均数更有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