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圆圈式排列从空间上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 每个人都能互相看到、互相交流,有利于师生 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同时拓展了 学生的活动空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低幼年段,圆圈式座位排列一般不设课桌,非 常适合开展带游艺性质的教学活动;在中高年 段,这种模式适合各种课堂讨论,它可以大大 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间的课堂交往活动。
安全管理教育警示
默许学童赴火海,八死一伤甚悲惨 1995年一个下午2时,辽宁省瓦房店市许屯镇东 马屯小学校长冯水高带领六班学生在操场劳动时, 女学生王磊看见附近山坡上起火,就向冯校长请 求去扑救,冯竟明确同意男学生前往扑火, 随后 该校有8名男女学生赴现场扑火,冯既没有制止, 也没有赶往现场指挥。当8名学生用树枝、衣服 扑灭了大火,进入三面陡峭的沟壑休息时,风向 突变,零星之火借风势使山沟变成了一片火海, 前去扑火的8名小学生被活活烧死,遇难的学生 平均年龄只有11.7岁。
秧田形(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
这是自十七世纪夸美纽斯 发明分班授课制以来,各 学校普遍采用的座位编排 模式。因其酷似农田中的 秧苗排列,故又称“秧田 式”。一排排课桌面向教 师的讲台,学生与学生前 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
圆形座位排列:
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教师位于“U”形 开口处。 前方可以设置讲 台,教师也可以到 黑板板书,还可随 时走到中央地带, 从事沟通与课堂管 理,了解每位学生 的学习状况,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
案例二
初二英语课上,老师发现一个女同学没有认真听 课,而是埋头在写什么。老师走过去将她写的东 西收起来一看,原来是写给一位男生的纸条子。 看着上面情意朦胧而又稚气未脱的话,老师忍不 住笑了。这一笑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几个 调皮的男生大声喊:“老师,念出来。”写纸条 的女同学低埋着头,满脸涨得通红,而全班同学 却好奇地期待着。老师说:“你们真想知道?” 学生一致点头,“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 老师随即打开纸条,大声念道:“听英语老师的 话,做一个好学生!”班里轰的一片笑声。那位 女同学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课后,她给老师一张 纸条,很快跑开了。纸条上写着:老师,你是我 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您 对我的期望: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三、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要素
班级管理者
班级管理对象 班级管理手段 班主任是不是唯一的管理者? 班级生活构成的“六要素”是什么? 什么是班级管理手段?
三、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2、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计划、实施、评价、反思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计划具备哪些特点?班级管理 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经刘老师与同学们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写成了这样一篇 趣味盎然的短文:“黑板擦,性别不详,生于今年3月1 日,同年6月30日不幸遇难,享年0.33岁。黑板擦生前一 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上课时,他不动声色地呆在讲桌, 当我们走出教室,他又跳上黑板,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如此默默无闻,我们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他待我们如 朋友。而今,我们失去了他,我们多么悲痛。我们将化悲 痛为力量,好好学习,好好爱护接替工作的新黑板擦,做 一个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孩子。尊敬的黑板擦,安息 吧!” 一篇声情并茂的悼文写成了,班主任趁热打铁,招呼全体 肃立,读罢悼词,默哀三分钟。 一次庄严、肃穆的特别追悼会结束了,一次教育学生爱护 公物、关心集体的活动完成了。那位损坏黑板擦的同学会 不会“投案自首”呢?这点已经不很重要了。
班级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的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师生的健康、安 全和舒适。幽雅、洁净有内涵的教室环境会产生 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能起着特殊的育人功能。
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你将如 何带领学生布置你们的教室?
教室的布置也能够体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
龙泉绿谷外国语小学教室布置
后墙的公布栏和学习园地
三、班级环境的管理
1、班级环境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陶冶作用、暗示作用、激励作用 2、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物理环境建设、精神环境建设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遵循一定的原则 2、教室座位的编排
(1)考虑学生身心的发展 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等; (2)考虑不同类型学科上课的需要 秧团式、小组式、圆型、u型等。
小组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 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由于每组只有3-5 人,学生心理压力小,能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 认识倾向、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 论中,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其自我 表现、自主发展的权力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从 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与创 造性。同时,教师也便于了解学习情况,必要 时还可参与小组的讨论。 分组时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一般要求 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 如果学生人数超过25名,可以考虑采 取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学生人数超过25名)
同心圆形的座位排列
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小组形的座位排列:
小组形的座位排 列适合于小组活 动,它十分有利 于小组成员进行 相互交流与合作, 使小组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功能 群体”。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最终目标 落实班级管理目标,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 开展与实施 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做好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工作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
1、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 2、对班级学生学校的管理 3、对班级学生劳动的管理 4、对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5、对班级学生体育、卫生的管理 6、对班级学生安全的管理 7、对班级学生生活的管理 8、对班级任课教师集体和学生家长集体的管理 9、对班级教育设备的管理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座 位编排模式也没有万能的,教学情景千变万化, 所有的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 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 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2)变退为进法(巧留空白法 ) (3)移花接木法 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 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 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4)幽默化解法(因势利导法 ) 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 足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 动。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
back
讨论:你认为哪种模式比较好,为什么?
用秧田式时,整齐端坐的学生全部面向老师, 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生之间干扰较少,便于 知识讲授和学生书面练习,也有利于教师观察 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 。 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隐含“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以 “我是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暗示,不利于课堂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师生之间、学 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现代教育倡导的平等、 主动、合作、探究等教学要求相违背。
第五章 小学班级管理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任务、内容和过 程 第二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 任务、内容和过程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含义及其任务
含义:指小学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措学班级管理的含义及其任务
小学班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一、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内容 对班级情况的分析 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措施
班级工作计划的检查措施 4、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 酝酿阶段、写出草案阶段、形成阶段
二、进行班级思想、学习、体育卫生、 劳动、安全的管理
1、班级思想管理 班级思想管理指的是什么? 2、班级学习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的内容有什么? 偶发事件处理 3、班级体育、卫生管理的内容有什么? 4、班级劳动管理的内容有什么? 5、班级安全管理的内容有什么? 安全管理教育警示
2、因势利导
偶发事件的突发性,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来 进行,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重 要原则,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
3、重在教育
高谦民《小学班主任》212页 ,案例“为黑 板擦开特别追悼会”——借题发挥、重在教 育。
【案例】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刘老师情绪 饱满地步入教室上数学课,却发现黑板未擦。追问值日生, 对方理直气壮地说:“黑板擦被人弄散了架,没法擦。” 刘老师看看桌上那四分五裂的黑板擦,没有简单地责怪值 日生不尽职还强词夺理,也没有立即追查弄坏黑板擦的 “凶手”。当时他灵机一动,掏出自己的手绢转身擦出正 中央一小块黑板,用红粉笔端正地写上“特别追悼会”, 便放低音调讲起话来:“同学们,我们最最要好的朋友, 朝夕相处的一位好伙伴,今天不幸与世长辞了。本节数学 课,我们借用一点时间,为他举行一个简短的追悼会,以 寄托我们的哀思。”待同学们好奇地环顾教室,未发现座 位空缺,大惑不解之际,刘老师这才指了指讲桌,切入正 题:“该伙伴的尸体已经停放在桌上,他的名字叫‘黑板 擦’。下面请全体同学集体讨论,为黑板擦起草一篇悼 词。”
什么是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 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 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观看视频《新来的班主任》讨论: 偶发事件有什么特点,处理时注意什么? (1)成因的不定性 (2)出现的突然性 (3)后果的破坏性 (4)处理的紧迫性
案例一
我在上公开课《九色鹿》,课文讲到了九色鹿得 知昔日那个被自己救起来的人却恩将仇报时很气 愤,也是课堂的一个高潮,大家都在气愤的谴责 当中。突然,饭盆子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声 音,同学楞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位同学更是 看着我,顿时脸都红了。我马上笑着说:“瞧, 连饭盆都气愤的跳出来了。”孩子顿时大笑,那 孩子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我便在借机说:“那就 请饭盆的主人来表现一下气愤。”那孩子顺利的 读完了,还迎来了其他同学的掌声,他也露出灿 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