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各论第8章根及根茎类中药1中药鉴定学教研室吴文如第一节概述定义:以植物地下部分入药的药材及饮片的总称。
根(radix)及根茎(rhizoma)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由于很多中药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两者又互有联系,因此并入在根及根茎类药材。
性状鉴别注意要点判断确定是根还是根茎。
判断确定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
观察和描述的顺序和内容是:外形、大小、色泽、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的特征。
性状描述用的术语。
(重点)根:白芍、赤芍根和根茎:大黄、龙胆根茎:黄连带叶柄残基的根茎:狗脊、贯众一、根类中药药用部位:包括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及饮片。
根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无节、节间,无叶、芽。
根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形状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根的性状鉴别:形状通常为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为团块或纺锤形肥大块根,如何首乌;少数“马尾形”:根细长,集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龙胆等。
根的性状鉴别:表面常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顶端有的带有根茎和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如人参等。
根的性状鉴别:质地有的质重坚实,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有的呈粉性(含淀粉粒);或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根的性状鉴别:断面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其次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棕色油点。
二、根茎类中药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在地下水平生长的粗壮的茎,在其上又长出新的根和芽。
地下茎生在地下,也有节和芽,但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属变态茎。
(1)根状茎,如莲、竹、芦苇的地下茎。
(2)块茎,如马铃薯。
(3)球茎,如荸荠、芋头。
(4)鳞茎,如蒜、洋葱。
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根茎类型: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形状 表面:有节和节间 质地 断面 气味 根茎 鳞茎 有节和节间, 叶、叶柄基部或叶痕; 芽或芽痕; 茎基和茎痕; 不定根或根痕。
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 毛。
根茎的断面 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 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 有放射状纹理; 有明显的髓。
单子叶植物根茎 有维管束小点散布; 髓部不明显。
第二节 各论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dis Crassirhizomatis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贯众药材的基源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根茎 苏铁蕨贯众——乌毛蕨科苏铁蕨的根茎 荚果蕨贯众——球子蕨科荚果蕨的带叶柄根茎 紫萁贯众——紫萁科紫萁的带叶柄根茎 狗脊贯众——乌毛蕨科单芽狗脊带叶柄根茎 乌毛蕨贯众——乌毛蕨科乌毛蕨的带叶柄根茎 蛾眉蕨贯众——蹄盖蕨科蛾眉蕨的带叶柄根茎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 贯众的来源极复杂,全国有近30种蕨类植物 的根状茎作贯众入药。
东北地区多用绵马鳞毛蕨(绵马贯众) 华北和西北地区多用峨嵋蕨 华东和西南地区多用紫萁; 中南和华南地区则习用乌毛蕨; 广东部分地区尚有用苏铁蕨和桫椤作贯众入 药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绵马贯众的鉴定黄白色分体中柱 数: 5~13个 须根数目: 3个 叶柄基部横切 面特征: 类圆形 分体中柱排列 呈马蹄形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狗脊别名:金毛狗脊、扶筋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 狗脊药材的相关资料【来源】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挖根茎,除去泥沙, 晒干,或削去硬根,叶柄及茸 毛… … 直接晒干—————————个狗脊 趁鲜切片晒干———————生狗脊片 沸水煮或蒸后,切片晒干——熟狗脊片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狗脊蚌壳蕨科植物 金毛狗脊的干 燥根茎。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狗脊药材饮片的性状特点生狗脊片: 呈不规则的长条形,或圆形纵片。
周边不整齐,偶有未去尽的金黄色 茸毛。
外表深棕色。
断面近外皮处有一条凸起的棕黄色 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熟狗脊片: 金体呈黑棕色,木质部环纹明显。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细辛Radix et Rhizoma Asari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基源 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 燥根及根茎。
夏季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土, 阴干。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细辛识别要点 根茎横生,表面灰棕色,具密集的环形 节。
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
基生叶1~3片,具长柄,表面光滑。
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短 尖,基部心形,表面淡绿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大黄药材的来源及用途【来源】 药典收载的大黄有以下三种原植物:掌叶大黄───蓼科掌叶大黄 Rheum palamtum根茎及 根 唐古特大黄──蓼科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根茎及根 药用大黄───蓼科药用大黄 R.officinale根茎及根【用途】本品为常用中药。
国内饮片,制药和出 口以及染料均用量很大。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大黄的商品规格大黄商品中分为以下三个品别:西大黄----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产于青海,甘肃。
(有蛋黄、吉黄、边 锦黄、水根大黄) 雅 黄----为药用大黄根茎及根。
主产四川多野生 南大黄---- 药用大黄根茎及根,主产湖北,四川,多 家种栽培。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大黄药材的性状特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 称:“锦纹”。
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状。
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黑褐色的小点,习称: “星点”环列或散在。
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 理,无 “星点”。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 染成黄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大黄的品质评价标准【品质评价】大黄虽品别规格等级较多,但其品质的 好次较易区别。
西大黄:色鲜黄,锦纹明显,断面星点多,气清 香。
嚼之粘牙。
是大黄最佳品。
z 西大黄>雅黄>南大黄 z 青海产品优于甘肃产品 z 野生品优于家种品 z 根茎部优于根部 z 根的上部优于根的尾部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何首乌的性状特征 呈团块状或纺缍形 表面红棕色,不平 有纵沟和横向皮孔 断面淡红棕色,粉性, 中心有较大的木心状环 纹,周边有如云朵状花 纹环绕“云锦花纹”。
断面遇碱变红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怀牛膝(牛夕、淮牛膝) 和川牛膝(川膝)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怀牛膝和川牛膝的比较 怀牛膝 川牛膝 主产河南怀庆 主产四川雅安 表面有细纵皱纹 表面有较粗的纵皱纹 质硬脆,受潮易变柔软 质韧,受潮变软,不易 容易折断。
折断。
断面角质样,中央有木 断面中央有木心,外有 心,外有2~3圈筋脉小 3~8圈筋脉小点成同心 点,呈黄白色。
环,呈黄色。
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通利关节,活血通经较 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 强,主治瘀血阻滞,经 软。
脉不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商陆商陆科商陆以 及垂序商陆的 根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商陆的来源及性状特点【来源】商陆科商陆或垂序商陆的根。
【性状】 多为横切或纵切的块片,外皮黄白色或淡 棕色。
横切片为不规则圆形,边缘皱缩。
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形成多个凹凸不 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川乌(乌头、川乌头)、 草乌(北乌头、草乌头)、 附子(天雄、超雄、黑附片)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川乌、草乌、附子的商品情况 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为栽培品)主产于四川、陕西。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子根。
(为栽培品)主产于四川、陕西。
草乌——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为野生品)主产于东北、华北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性状特征比较 川乌 圆锥形 中部多向一 侧膨大 顶端有茎残 基 较饱满 表面棕褐色 断面有多角 形的环纹 草乌 • 形如乌鸦头 • 中部略弯曲 形状不规则 • 顶端有茎残 基 • 较皱缩• 表面灰褐色, 有“钉角”附子• 圆锥形 • 形状较规则, 上大下小。
• 顶端有凹陷的 芽痕 • 较饱满 • 表面灰黑色 • 断面有多角形 的环纹• 断面同左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附子的商品介绍品名 盐附子 加工方法 选大附子浸入胆巴水中,日晒夜浸至透心。
选中附子浸入胆巴水中4~5天,煮透,切纵 片后,染色,晒干 。
选小附子浸入胆巴水中4~5天,煮透,熏硫 横向切片,用特制药水染成黄色。
多横切成厚片,余同黑附片。
多纵切成两瓣,余同黑附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黑附片 白附片 黄附片 熟附片 挂 片附子的商品的性状特征品名 商品特征 面灰褐色,有析出的盐粒,质重,横切面有 多角形环。
味咸而有麻舌感。
外皮黑褐色,内肉暗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断面角质样,形成层环呈圆锥形,质坚硬。
明。
盐附子 圆锥形,顶端宽大,中间有凹陷的芽痕,表 黑附片 为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周围略翘起, 白附片 形如黑附片,唯颜色不同,呈黄白色,半透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白芍的药材商品及来源【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
(栽培品) 【商品】 三 大 名 芍 杭白芍——主产于浙江 亳 芍——主产于安徽 川白芍——主产于四川(中江、渠河白芍) 湘白芍——主产于湖南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白芍的栽培、采收及加工方法 2000多年来,人们对芍药的培育代代相传, 使芍药向观赏和药用两个方向发展。
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须根,刮 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 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白芍的性状要点 圆柱形,两端平截,粗细均匀。
表面浅红棕色,类白色。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微 粉红色,角质样,可见点状放射纹理,形 成层环明显。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文如赤芍的药材商品及来源【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和川赤芍的干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