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课件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课件

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 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
山文化及大地湾文化,中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 窑文化,末期有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较重要的文化有属于新 石器早期文化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期的大溪文化, 以及属于晚期的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城以北较重要的 是红山文化,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由
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史前 时代又叫石器时代。
历史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使用打
制石器的漫长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磨制的石器,以此为标志, 开始了新石器时代。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画艺术品
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爱好。早期砾石的
使用较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 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坚硬的材料。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 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显然这 些坚韧工具的鲜艳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 意义。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美术 (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中国本土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山西芮城西侯度遗
址距今也有180万年,与之同属早期遗存的还有陕西蓝田猿 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 万年)等;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山西襄汾的丁村人、山西 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大荔的大荔人,他们都距今约10—20 万年;晚期智人的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 年),在美术史上常提到的还有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 3—2.7万年。
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创造能力比原始社会大为进步。这时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
一、玉石雕刻
玉器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曾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具有神
秘的巫术色彩和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到奴隶社会时期,青 铜工具的出现使得玉石器的象征性功能进一步增强。具有美 丽色泽和晶莹温润的质感,产量稀少而又难于加工的玉石成 为象征性器物的最佳选材。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含义也 正是在这时开始确立。

彩 陶 缸 外 壁 绘 “ 鹳 鱼 石 斧 图 ” 庙 底 沟 类 型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舞 蹈 彩 陶 纹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 陶 蛙 纹 瓮 马 厂 类 型

黑 陶 蛋 壳 杯 龙 山 文 化
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鸮形陶鼎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木雕小座屏 湖北江陵出土 战国

木 俑 河 南 信 阳 长 台 关 出 土 战 国

持剑木俑 传出于湖南长沙近郊 战国

彩 绘 女 俑 湖 南 长 沙 仰 天 湖 出 土 战 国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壁画、帛画和漆画
对先秦壁画的研究是以相关文献和遗存为依据进行的谨慎推论,论证的范围也主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制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章 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
——原始社会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旧石器时代美术(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西周的青铜器,造型简洁,却又有韵律感,体现出一种严整
春秋以降,造型艺术不复有神性的观念和严格的规范。这种
时代性的趋向到了战国时期更加明显,现实生活题材开始进 入战国时期的各种品类样式的艺术品中。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与红铜相比,青铜具有熔点低和硬
要涉及壁画的内容,但是两幅著名的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却能使我们获得关于当时绘画的更多信息。
已知先秦时期的漆画作品全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绘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
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 《车马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风俗画作品。
人 虎 相 抱 卣 湖 南 安 化 出 土 商

象 尊 湖 南 醴 陵 出 土 商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商

盠驹尊 陕西郿县出土 西周

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鹿 角 立 鹤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出 土 战 国

错银铜牛 安徽寿县出土 战国

人 头 器 口 彩 陶 瓶 大 地 湾 文 化

陶 象 龙 山 文 化

彩 塑 女 神 头 像 红 山 文 化

陶裸体女像 红山文化

双凤朝阳牙雕 河姆渡文化
五、岩画与建筑

岩画 内蒙古阴山
返回主目录

岩画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
返回主目录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
——夏、商、周美术
返回主目录
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二、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依照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
兵器、工具和车马器几类。
青铜器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可以作为美术史考察对象的青铜
器几乎都是礼器。用途主要在于祭祀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 面。即一方面在祭祀中用做人神“沟通”的工具,另一方面 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的权势和地位。

玉凤鸟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商

双面玉人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商

跽坐玉人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商

镂空龙凤纹玉佩 安徽长丰出土 东周

玉挂饰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二、青铜雕塑
夏商周时代青铜雕塑的成就也是惊人的。青铜雕大体上可以
分为两类:一类是前面提到过的拟形的青铜器上各种动物形 的装饰附件;另一类是独立青铜塑像。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青铜器艺术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雕塑艺术
壁画、帛画和漆画 建筑与工艺美术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鉴于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社会
生活的实际影响,文化史上常用“青铜时代”来指称这个时 代。 各种纹样和造型都被附上神性的权威。
而富于法度的理性精神。
夏、商两朝尤其是商代,各种造型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
商代中期还出现了挂有原始青釉的器皿。到了西周,青釉器
的烧制有较大发展,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商与西周的青釉器 皿,虽然烧制温度已达1 200 º C,吸水性弱,矿物组成已经 接近瓷器,器表有釉,但胎呈灰色,薄层不透光,所以还不 能称为真正的瓷器,因此又称原始瓷器或釉陶。
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出土 春秋

王子午鼎 河南淅川下寺出土 春秋

狩 猎 纹 壶 河 北 唐 山 出 土 战 国

蟠虺纹铜尊盘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大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雕塑艺术
夏商周时代雕塑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大部分雕
塑作品是作为礼器和实用器物的装饰而出现,具有独立雕塑 品质的遗存相当丰富。 不仅先前的泥塑和玉石雕刻得以延续,而且出现了青铜雕塑, 另外还有不少具有某些特殊用途的木雕保存下来。 发展,雕塑表现的题材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尤其是春秋战 国时期,面向现实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反映在其中的人观 察生活、创造审美对象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度大等优点。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6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器物的合金
配方,称为“六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 的文字记录。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青铜器上一些复
杂的部件、立体的附饰和活动的提梁,并不能一次铸造成功, 而必须采取二次铸造法或分铸法来完成。
春秋中期,还出现了失蜡铸造法。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

人 物 驭 龙 图 湖 南 长 沙 子 弹 库 出 土 战 国

人 物 龙 凤 图 湖 南 长 沙 陈 家 大 山 出 土 战 国

漆奁绘车马人物出行图 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 战国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建筑与工艺美术
一、建筑
东周时期建筑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即瓦屋的日趋广泛和斗拱的流行。 战国时的瓦当有半瓦当和圆瓦当,齐、燕流行前者,赵、秦流行后者,瓦当上的
自殷商以来,青铜器这种贵重器物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
神。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度。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 这种等级制度,这就是“藏礼于器”。春秋战国时期,“尊 神重鬼”观念逐渐淡薄,青铜器中日常生活用器逐渐增多, 礼器便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