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郑易生阎林钱薏红本研究是联合国大学(UNU)资助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框架”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
我们在原有的对1993年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损失选项,如被广泛认为计算难点的水污染健康损失以及旅游损失等内容。
并将所有的计算以1995年价为准,计量所得结果为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3.27%。
由于所得数据是不够完整的,在方法上也存在困难。
所以我们计算的结果和现实损失的经济价值还相距甚远。
严格说是部分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
一、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总悬浮颗粒物(TSP)和二氧化硫(SO2)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环境污染的健康影响评价研究中,大气污染中TSP和SO2产生的影响一直是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注意到:(1)几乎所有对中国大气污染影响健康的研究都建立在两个流行病学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即沈阳案例和北京案例,特别是建立在对前者成果的推论基础上。
本研究也不例外。
(2)在中国相当多研究中可发现,将TSP和SO2的影响进行区别并不容易,虽然两者对导致疾病及死亡因情况各异而不同。
本文拟以TSP为主要计算依据,但需指出,许多地区两者浓度高度相关,以致在很多地区,用这两个污染物的超标情况分别进行估算,对结果影响很大。
本报告计算方法是以沈阳案例的结果为基点,加以调整,扩大其适用范围,计算全国情况。
计算方法如下:(1)将中国城市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污染程度大于或接近于沈阳污染水平(即TSP大于或接近500微克/立方米,这是1992年沈阳污染区水平)。
第二类是低于上述水平又超过国家标准(TSP300微克/立方米),第三类是未超标地区人口。
根据环境质量资料,1991~1995年,全国(有大气监测)城市中60.1%的人口暴露于超标大气环境中,我们估计实际处于第一,二类地区有1.6~2亿人。
其中暴露于一类地区人口为5000万人。
(2)对于第一类地区,暴露人口为5000万。
过早死亡人数可直接从沈阳研究之结果推算。
沈阳因环境过早死亡之人数应调整为3200人。
这样第一类地区因大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每年应是沈阳污染区的25倍左右,约8万人。
(3)对于第二类地区,暴露人口大约1.3亿,我们估计其平均污染浓度在400微克/立方米左右。
根据公式:P p= P E·M ·M p = P E·M·D r·(A1-A0)其中,P p为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变化量; P E为暴露人口。
M为地区粗死亡率。
M p为总死亡率之变化百分比。
D r为剂量反映系数。
A1为计算污染浓度(TSP)。
A0为基准污染浓度(TSP)。
现以300微克/立方米为基准,计算污染水平变化到第二类污染区400微克/立方米,而增加的总死亡人数:D r取10%, P E取1.3亿,M取0.009,计算得到:P p = 11.7万。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以500微克/立方米为基准,计算污染水平变化到第二类污染区而减少的总死亡之人数,结果得到第二类污染区因污染而过早死亡人数为10.4万。
(4)这样,全国第一、二类地区总共有18.4万人每年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请注意,这是以TSP国家三级标准(年日均值300微克/立方米)为基准的计算,因为中国一般用这个数值来判断污染是否严重,这实际是工业区标准。
如果我们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年日均值,TSP60~90微克/立方米(这与中国的第一类标准,即80微克/立方米相近)计算,那么“过早死亡人数”会增加一倍以上,37万人甚至更多。
(5)对于因大气污染而产生的疾病或不良症状,国际研究中已有一些标准的数据。
考虑到有些疾病的发生率与中国情况有差别,例如中国的哮喘病相对较少,并且为避免在用货币表示时产生重复计算困难,我们仍然采用沈阳案例中对急性和慢性病的数字,以及由此而推及的全国范围情况。
(6)对于上述健康影响的经济价值估计,我们采用人力资本法计算疾病损失,而暂不考虑支付意愿的算法,必须说明,这会严重低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这当然不是理想的选择,而是因为中国尚未做过有关环境的支付意愿研究(WTP)。
同时专家对采用西方国家的WTP的结果转换为中国的WTP也有不同意见。
(7)在对沈阳的经济损失估计进行了调整以后(主要是价格水平和人力资本取值调整),全国因大气TSP和SO2污染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为171亿元(1995年价)。
2.酸雨1993年中国281个监测站中选出81个有代表性的点观察降水酸度,发现有49个站的降水属于酸性降水(PH<5.6占61%)。
80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面积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已迅速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臧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其间面积扩大了100万平方公里(每年大约扩大10万平方公里)。
目前中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唯一的降水酸度仍在升高,面积迅速扩大的地区。
有关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80年代后期有一批省一级的详细研究成果。
1994年,国家环保局组织16位专家进行研究,估算出比较权威的数字,经济损失每年为140亿元。
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农作物影响。
根据张福珠等《西南地区酸雨对主要农作物、蔬菜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损失根据》和曹洪法等《酸沉降对广西广东农作物和森林影响经济损失研究》,计算得到80年代后期四省农业损失5.7亿元。
考虑到酸雨发展趋势和价格调整,估计全国1993年损失为15~20亿元以上。
考虑到二氧化硫与酸雨对农业的影响,计算会有重复。
所以估计前者造成农作物损失为25亿元。
以上是以1993年为基准,折算到90年代中期情况,这个损失值为45亿元。
(2)森林。
我们1995年的报告中就酸雨对森林影响进行的估算,需要调整。
一是根据对11个省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报告,我们原来对四川省森林损失严重性估计不足;二是价格需要调整;三是酸雨严重程度的迅速增加,仅酸雨面积每年大约增加3%~5%。
这样每年全国森林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只计算木材和薪材,大约为原估计值的2.2~2.7倍,即50亿元。
(3)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同上理由,对我们1995年报告的计算结果(22.5亿)进行调整以后得到损失值为35亿元(1995年价)。
总括这三项,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5+50+35=130亿元。
3.清洗费用的增加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因城市大气污染而增加的家庭或汽车清洗费用为60~160亿元。
但因为存在争议,我们并未将它列入总经济损失中。
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本研究所涉及的水污染仅指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不考虑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
考虑到中国地区差异的剧烈,本计算将南北两地区单独计算,而且仅考虑了农村地区。
两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全国人口的52%。
1.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1)南方水网地区的健康损失估算。
中国南方水网地区,河湖纵横,人口稠密。
南方9省2.14亿人口生活在水网和三角洲地区。
本类地区水污染侵害人体健康的途径相类似。
本项计算选取的参数取自江苏、上海的典型调查和人体健康损失估算报告。
基础数据使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5~1996年度)。
治疗费用(公式略)工作日损失(公式略)早逝损失(在此只考虑消化道肿瘤的早逝损失)(公式略)综合上述计算,南方水网地区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为51.0亿元。
(2)北方农村地区水污染的健康损失。
北方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过程,途径不同,本计算参考了黑龙江、沈阳、天津、山东等地的估算研究文献中的基础数据和参数。
估算地区为东北、华北、中原地区的4.15亿人口。
人口覆盖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4.5%。
北方水性疾病发病种类,水性疾病的组成和南方有很大区别,如黑龙江省各类疾病发病率中,痢疾只占3.14%(江苏占87.9%),北方其他肠道传染病占87.63%。
治疗费用(公式略)工作日损失(公式略)早逝损失(公式略)综上所述,北方农村地区水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为30.5亿元。
2.水污染对工业造成的损失(1)水污染对工业的损失是多方面的。
本计算只考虑因水污染引起的供水不足对工业生产能力的损害。
根据江苏省建委资料,太湖地区城市总缺水量8000万吨,其中因工业污染造成的缺水2000万吨,同时参考了其他地区的情况,综合分析,这一比例较符合各地普遍情况,按这一比例,全国城市总缺水量中,因污染引起的缺水量占25%。
其中,工业用水占30%,目前中国实际工业缺水量100亿吨,则有25亿吨为水质性缺水。
单位水量的GDP损失,各地差异很大,在此取30元/吨。
工业损失由下式得出:I=B W Q式中:B W为单位水量造成的GDP损失。
全国工业水质性缺水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共750亿元。
(2)工业污染性缺水的趋势分析。
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
污染加剧了缺水的严重程度。
工业缺水的经济损失是各项损失中最重要的一项。
工业缺水对污水浓度比对污水数量更为敏感。
工业缺水严重程度和污水排放浓度呈密切的正相关。
污水排放管制的加强,将缓解工业缺水的紧张局面,减少工业的损失。
3.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分为事故性和非事故性两个不同层次。
(1)渔业环境污染事故。
第一,水污染对淡水渔业的事故性损害。
基于我国政府对渔业的行政管理,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分为不同部门,事故上报也分别统计。
本文也分开统计两类渔业事故。
根据国家渔业管理部门对20个省淡水渔业事故情况的统计,1995年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因工业污染造成死鱼事件,共造成经济损失2.266亿元。
第二,水污染对中国海区渔业的事故性损害。
海洋环境污染导致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水生物物种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
根据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监测报告,每年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造成海洋水产品损失20万吨。
经济损失4.2亿元。
损失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
(2)水污染造成各主要淡水鱼产地渔业的损失:省级损失案例。
除事故性损失之外,水污染对渔业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域生态的恶化引起的渔业资源损失,如捕捞减少、鱼质污染、养殖场水域荒废、水生生物绝种等等。
第一,湘江江水污染对湖南省渔业的损失。
湘江污染使“四大家鱼”产卵场受到损害,鱼苗畸型率达25%,鱼苗畸型死亡达10亿尾左右,每年约13亿料鱼卵死亡。
据湖南省统计,工业污染对渔业造成中、轻度污染达20182吨,占水产总量的3.2%,重度污染4202吨,占水产总量的0.67%。
无法食用的鱼达3675.8吨。
全省渔业损失达1.58亿元。
第二,江苏省的渔业损失。
江苏省受污染淡水面积达162万公顷以上。
全省淡水养殖面积232.77万公顷,受污面积达116.38万公顷。
根据江苏省有关资料,污染水体养鱼产量要减产1/3,80年代江苏省渔业损失年均4.6亿元,90年代,淡水水产品混合价格按6元/公斤计,江苏省的渔业损失为7.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