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方案

江西省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方案

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阳明西路以南第一条规划支路南,经济适用房以西、吉州大道以西第三条规划支路以东,白塘村以北规划道路南,用地面积2.6667ha。

该地块将建成市示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规模为36个班,预计招收学生总人数448人,预计教职工150人(其中专业教师135人,工勤人员15人)。

招收听障、智障两类残疾学生。

学前教育阶段:开设7个班(其中聋部4个,培智部3个):9年义务教育阶段:聋部开设14个班,培智部开设9个班;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聋部开设4个班,培智部开设2个班。

建筑工程总造价约3000万元。

学校建成后将成为一所建筑高档次、配高标准、校园文化高品位、办学条件全省领先、国先进的窗口示学校。

二、设计依据1、《市城市总体规划》;2、《市吉州大道以西控制性详细规划》;3、《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任务书》;5、《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6、《建设设计防火规》;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8、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等。

三、设计理念1.人性化的场所这次的学校设计与普通学校设计最大的不同就是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特殊的儿童。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适宜的环境配置、清晰的建筑组织,构筑一个安全的、有归属感的人性化家园,最终让学生们积极地融入生活,回归社会。

2.空间的分离与联系根据校园规划以人为本、动静分离的原则,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实践、体育运动及生活后勤三大功能板块,通过公共空间将彼此联系起来,共同建构一个形态及功能丰富而又统一的校园环境,满足不同功能需要的同时,使交通简洁顺畅、安全高效。

3.交流与交融室外庭院的布置使安静的学习空间和公共空间有机融合,营造出理性与浪漫交织的校园氛围;休息平台、风雨廊、架空走廊等设计则适当增进了师生之间生活及学习的交流。

四、设计构想1.总体平面布局----布局合理的功能板块对特殊儿童而言,校园交通组织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设计师根据地形和周围的道路情况,把主入口放在阳明西路以南第一条规划支路。

在校门口就实行人车分流。

进入校园的车辆可以直接进车库或者在校园的交通环道绕行,以保证入口——教学楼——后勤——体育馆的步行路线的安全性。

任务书的要求学校分为教学部分、后勤部分和体育馆部分,并要求有200米的标准体育场和若干地面体育设施。

设计师按照国家规定,把体育场正南北摆放,把一些球场放在跑道中间,节省了空间,又根据三角形地形,合理布置了两个网球场和一个篮球场。

教学楼的设计通过正南北向的直线与折线性的总平面布局,分为三大块功能板块,其中教学区包括培智部、听障部、教学楼、行政办公楼、艺术剧院,生活区包括学生、教师公寓和餐厅以及运动区的运动场地和体育馆,区块间联系十分便捷。

各功能板块在基地上的位置则充分考虑各自的动静特点:为保证教学区独立而又宁静的气氛。

生活区位于南面,远离主出入口,采光良好并且安静不受干扰。

体育馆的位置布置得非常巧妙。

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基地狭小和体育设施要求高的设计特点,错开了规中要求“教学楼的长边与体育场有25米退界的规”,将教学楼的东西向长边与体育馆相邻,而把学生宿舍和体育场相邻,这样省去了25米的退界,并且方便学生去体育场运动。

生活楼在基地的最南角,并有独立的后勤处出入口,后勤车辆直接在后勤处卸货。

2.交通流线组织——人车分流的交通流线本设计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动静分离。

主入口位于北面规划路,机动车流一入校门即进入位于集散广场前车库出入口或绕基地环形通行。

西边的次出入口作为后勤及次入口,确保校园部实现无车环境。

校园部的人行步道通过集散广场、中心绿地串联起来,道路自由而流畅,辅以绿化和小品的设计,达到步移景异的传统园林效果。

3. 绿化环境设计----点、线、面组合的绿化系统环境设计上放弃了常规的中心对称,而是以一条折线与直线组织校园空间,结合层层的长廊,追求多视点的景观效应,并将大片绿地的美景延伸到校园中来。

教学楼之间形成尺度宜人的庭院、恰当的休闲小品、细腻的绿地肌理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学习和交往的场所。

绿化设计是校园整体风貌的极其重要部分:将绿化系统作为积极的景观和功能要素,与校园建筑群体有机的结合,能最大限度的提供学生与自然、与教学实践接触的机会。

在具体的处理上充分考虑到基地原来的条件,由建筑围合的庭院绿地形成点上的绿化;引进水面,提供形态飘逸的滨水绿化,形成线上的绿化;运动场地绿地和规划绿化带则形成面上的绿化。

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点,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系统。

4. 建筑单体造型结合总体平面的设计,教学楼建筑形体以线线展开,穿插规则的形体,楼梯间和长廊、半室外空间相联系,形成温馨的教学生活气氛,提供家园化的归属感和认知感。

在不同的院落里,根据不同人群的训练要求,提供不同的室外环境设施,如认知广场、听音设施。

整个学园建筑提取了传统建筑的精华并加入现代元素,即表达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同时又赋予建筑现代的生命力。

立面设计摒弃华而不实的堆砌,通过墙、灰瓦的结合,虚实、曲直的体量对比,创造出中而不古的南方古建造型,理性与浪漫交织的校园氛围。

艺术剧场取材与中国扇子的基本元素,用坡屋顶和体块的穿插形成扇子打开的意向,用格栅模仿扇子的“肋”。

形成了一种新式的中式大体量建筑风格。

体育馆造型取材于中国传统大屋顶,通过屋脊的变化和旋转,对传统建筑造型进行了突破。

5. 无障碍化在学校的规划和设计中,使用者不仅仅是绝大多数的健康者,也会有听力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等各种残疾人群。

因此,更应该在所有的公共设施中体现,保证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社会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社会活动。

同时根据各类障碍人群的行动特点,制定统一详尽的规划和设计规,创建出体贴入微、充满人情味的建筑和城市。

五、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 26667M2建筑占地面积: 6395.3 M2总建筑面积: 22656.7M2教学楼 14453.5 M2其中:听障部 7346.4 M2智障部 7107.1 M2艺术剧场 692.5M2生活楼 568.3M2宿舍楼 4743.3M2体育馆 2866.1M2门卫 25.5M2室外运动场地: 8562M2车库:163M2容积率:0.85建筑密度:23.9%绿地率:35%地上停车位25个[二]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1.根据以下国家及省现行的设计规及规程:(1)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94(6)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 (7)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网架结构设计规JGJ7-912.主要楼面活载:办公 2.0 kN/m2宿舍 2.0 kN/m2教室,实验室 2.0 kN/m2食堂 2.5 kN/m2食堂厨房 4.0 kN/m2运动休闲平台、室网球场 4.0 kN/m2上人屋面:2.0 kN/m2不上人屋面:0.5 kN/m23.基本风压:0.75 kN/m24.地震动参数:本工程位于市北仑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为0.1g。

二、结构选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为1~6层建筑,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体系。

艺术剧院、体育馆为1-2层建筑,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局部大跨度框架采用预应力砼结构),屋面采用钢网架结构。

三、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参考附近地块的地质情况,基础拟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采用柱下独立承台结合地梁拉结。

四、抗震设计本工程所在地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艺术剧院及体育馆结构抗震重要性类别为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五、材料1、砌体:采用多孔粘土砖2、混凝土:采用C25~C40混凝土。

钢筋:HPB 235级钢筋(φ),HRB 335级钢筋(Φ);3、砂浆:±0.000以下室外墙体采用M10水泥砂浆。

±0.000以上采用M5混合砂浆。

六、设缝情况教学楼、、学生公寓、及教师公寓主体与连廊设抗震缝;体育馆与艺术馆设沉降缝兼抗震缝。

[三]给排水设计一、给水设计1、用水量:一期用水量451m3/d,二期增加64m3/d。

2、区域给水本校区从规划市政道路上引入DN150给水管一根,绕校区呈环状敷设,以满足整个校区生活及消防用水量要求。

3、室给水系统本工程所有建筑一至二层由市政给水直接供水。

其余三至六层由生活变频给水设备加压供水,泵房设装配式给水箱(120M3)及变频给水设备一套。

4、游泳池水处理游泳馆采用逆流循环方式,泵房设毛发过滤器,高速过滤器,循环泵;加药设备,次氯酸钠发生器,平衡池水池各一个。

二、排水设计本工程最高日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85%计,为349m3/d。

本工程室采用污、废、雨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

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油污废水经隔油池处理,汇总后排入南侧的余北快速路市政污水管网。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道路雨水经雨水口收集,标准田经场采用盲沟收集雨水,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分两路排入东、西两侧的河道。

三、消防设计1、本工程设室外消火栓、室消火栓、自动喷淋灭火系统;2、校区集中设置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3、消防系统按校区最高建筑的消防标准进行设计;5、消防用水量如下:用水项目用水标准L/S 用水时间H 用水量M3室外消火栓20 2 144 室消火栓20 2 144自动喷淋21 1 766、室外消火栓设在校区DN150环形给水管上,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间距<120米。

室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系统均由消防水池-消火栓泵(喷淋泵)-屋顶消防水箱供水。

所有建筑物均设室消火栓,设有空调系统的艺术剧院与体育馆设置喷淋系统。

消防水池(220M3)与消防泵设置于泵房。

7、各建筑物室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J140-90配置灭火器。

[四]暖通设计一、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规规定。

2.市室外气象参数。

3.业主要求。

二、空调方案1.教学楼一至四层分层采用VRV变频多联机,每层独立成系统。

(制冷、采暖)新风采用全热交换器交换回收能量,达到节能和提高室舒适度双重效果。

2.游泳馆冬季采暖采用热水,铸铁钢串片散热器。

3.艺术剧院采用风冷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提供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室采用组合式空调器统一处理新风机。

4.体育馆采用机械通风。

食堂餐厅采用机械通风,换气次数5次/h。

5.校区设集中锅炉子房,设两台蒸汽锅炉,提供厨房、浴室、开水、游泳池用汽,蒸汽管由不通行地沟敷设。

[五]电气设计一、电源本工程中少量消防用电负荷属一级用电负荷,其余用电负荷属二,三级负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