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控制过程
控制方法
3
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一、一般控制论中控制的含义
电路II
弹簧D 电路I
P 恒 温 箱
电磁继 电器A 开关C
~220V
电热元件B
4
恒温箱自控系统
输入
控制 信息 (断接开关)
受控对象
反馈 信息
输出
控制机构
(温度)
两个前提:1、控制标准
2、控制机构 三个基本步骤:1、拟定标准 2、 衡量成效 3、纠正偏差
9
控制的类型及要求
一、控制的类型 (一)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
现场控制
输 入 执行过程 输 出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信息流向
纠正措施
10
1、现场控制(事中控制): 纠正措施是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 过程。 包括: (1)向下级指示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 (2)监督下级的工作以保证计划目标实现。 (3)发现不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 措施。 现场控制是控制工作的基础。
16
二、控制的要求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过多与不足;全面与
重点;经济性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17
控制过程
管理控制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一、确立标准 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极其成果 的规范(尺度)。 (一)明确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7
三、控制的必要性
1、环境的变化——对计划和经营 活动做出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分权程度 越高,就越需要控制。 3、工作能力的差异——偏差难以 避免。
8
四、控制的重要性
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 行控制。——提够有用的信息 2、控制与其它职能的关系。—— 形成相对封闭的系统
Part 8 控制 (Controlling)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引论: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管理理论形成 √ 组织环境与管理的社会责任 √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决策 √ 组织 √ 领导 √ 控制 * 创新
2
主要内容:
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控制的类型及要求
5
二、管理控制的含义
管理控制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 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 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的相同点: 1、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2、也有两个前提条件。
6
3、也有三个基本步骤。 4、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不同点 1、复杂程度不同。 2、一般控制的目的有一个:维持一个平衡点。 管理控制的目的有两个:维持和突破。
20
二、衡量工作成效
应注意:
①通过衡量成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和有效性。 ②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MIS)
21
三、纠正偏差——关键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如质量管理的鱼刺图、巴雷 特图等。 (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根据问题的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 来定。
18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制定专
门标准。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标准的类型
标准
{ 无形标准
有形标准
{ 财务标准
实物标准
{
费用标准 资金标准 收入标准
19
2、制定标准的方法 ①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成果。 要注意考虑同行业平均水平。 ②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成 果。 ③在客观的定量分析基础上建立工 作标准。
24
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一)预算:用数字来描述的组织未来的活 动计划。 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 (二)预算的内容 ①实物预算,②收入预算,③支出预算, ④现金预算,⑤资金预算,⑥资产负债预算
25
(三)预算的优缺点
优点:使经营绩效可比;为协调企 业活动提供依据;便于衡量成效,采取 纠偏措施;促进管理人员改进工作作风。 缺点:灵活性差;可能会忽视无形 标准方面;容易导致控制过细;容易导 致本位主义;容易掩盖效能低下。
22
(三)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1、使纠偏措施双重优化。 2、充分考虑原计划实施的影响。 3、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
疑虑。 ①失败——挫折感;②对以形成结果怀 有感情。
23
(四)管理突破
组织中的问题可分为急性问题和慢 性问题。 管理突破针对的是组织中的? CASE STUDY 见P479 “Zeus 公司 是否失控”。
26
(四)提高预算灵活性的方法
1、编制可变的预算:①预算随销 售额或出产量的变化而变化,②编制上、 中、下水平的“可抉择的”预算 2、“以零为基数的”(零基)预 算
27
二、比率分析
(一)财务比率:
1、流动比率,2、负债比率,3、盈 利比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成 本利润率),等。 (二)经营比率: 1、库存周转率,2、固定资产周转率, 3、销售费用率
28
三、审计控制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二)管理审核(企业诊断):对企业
所有管理工作及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 价和鉴定的方法。
29
11
2、成果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情况。是在 一个时期的工作结束以后,对该期的工 作成果进行总结。
12
3、预先控制(前馈控制、事先控制):
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 制。面向未来,克服时滞。 重点在防止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 出现偏差。 内容:设立标准、预算、修改计划
13
(二)按控制的原因或结果分
1、间接控制 以事实为依据,将事实与计划和标 准相比较,考核实际结果,追查出偏差 的原因和责任,然后去进行纠正。 2、直接控制 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 制。
14
(三)根据确定控制标准
Z 值的方法分
1、程序控制 Z 是时间的函数 Z = f ( t ) 按事先规定的程序进行。 2、跟踪控制 Z 是所跟踪控制对象的先行量 的函数 Z = f ( w )
15
3、自适应控制 没有明确的先行量,Z 是通过学习过去 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 Z 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的函数 Z = f ( Kt ) 4、最佳控制 Z 是由某一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确 定的。 Z = max/min f ( X, S, K, C ) X——输入量, S、K——传递因子, C——附加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