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的启示
河北省馆陶一中古之章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对待两次工业革命的态度不同,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启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科技,广泛吸收并采用新技术、新发明,才能发展经济,富民强国,
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登上殖民霸主的宝座。
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一场以生产技术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表现出极强的进取精神,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发明。
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为了不断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英国成为世界上头
号强国。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但是英国资产阶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态度,却是不愿更新设备,不愿采用新技术、新发明,英国资产阶级表现出极大的保守性和寄生性。
这是因为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
因此英国的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
尽管英国工业在世界上还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这给英国带来惊人的利润,但它开始失去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阶段时,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赶上和超过,英国失去了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垄断
地位,退居到世界第三位。
从英国资产阶级对待近代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
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的进一步结合,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已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并将继续被以后的事实不断证明。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必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好,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