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比较阅读课件
3.《马嵬(其二)》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这几句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什么艺术效果?
• 参考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 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空闻”对“无复”,只是听到传 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 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对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 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 2.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个更深刻?结合诗句简要赏 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歌都以安史之乱中李隆 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素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马嵬之变,兼讽喻之意。第 二首诗更胜一筹。第二首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点明题旨,反问含蓄有力。启 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从内容顺序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 宗之 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 却不是这样的,说说第二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 参考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 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 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运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 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 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
2.这首诗在写法上与李商隐《马嵬(其二)》有 无共同点,请联系作品加以分析鉴赏。
• 参考答案 ⑴运用典故。李诗运用莫愁女的典故,反思皇帝不 如老百姓过得幸福并引发深刻思考;袁诗里运用的典故有:白居 易《长恨歌》对李、杨爱情的赞美;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杜甫 《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该诗典故的活用妙用,浑然天成。 ⑵运用对比手法。李诗前面已经分析。袁诗将民间疾苦与帝王家 的生离死别对比,表现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与关注。
• 马嵬(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1.这是李商隐写的两首同题诗,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素材来 写?
马
嵬
【清】袁枚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1. 虽然也以《马嵬》为题,但在内容上与李商 隐的两首诗似有不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一反前人着眼于皇家的生离死 别的写法,认为其实民间夫妻离散的悲惨,远 甚于帝王之家。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