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课件ppt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东 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 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 侯。”极写莫愁婚姻的美满。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到头来 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 白头偕老。
全诗大意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 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 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 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 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 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两பைடு நூலகம்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 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 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 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 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 “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 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 宠妃之“此日”!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 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 他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 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著名诗 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 活在开元年代。)史称“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 变得骄傲怠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 夺儿媳杨玉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 用人不当,国内腐败空虚,终于爆发了“安 史之乱”。
玄宗之悲 马嵬之变 作者之叹 荒淫误国,无尽感叹
《马嵬 ( 其二 )》一诗在章 法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写作特点
一、倒叙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 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 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 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 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
学以致用(说一说):
• 马嵬坡 (唐 郑畋) •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 注释 1、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2、云雨:意谓二人的恩爱。“日月”指山河。 3、景阳句:陈后主闻隋兵至,偕其宠妃张丽华出景阳殿, 自投井中暂避,至夜仍为隋兵所俘。
这首诗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意思? 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用“此日” 衬托唐玄宗“当 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 心”。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 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 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 “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无复鸡人报晓筹。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此日六军同驻马, 也—杜牧《阿房宫赋》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同题阅读一:
《马嵬》(其一) 李商隐 •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 【赏析】 • 冀马燕犀” 是指安禄山从河北范阳起兵。犀,指
• (其二)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 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 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 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 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 比得上。
• (其三)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整体梳理
本诗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人用 “徒闻”二字将招魂一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 了这种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 “他生未卜此生休”,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听到的只是军旅梆声,再也享受 不到专人报晓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当 年“笑牵牛”的乐事都成为悲痛。
二、对偶句式 中间两联,仅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 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 对“牵牛”,都运用了借对。 所谓借对,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 一类。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 “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 思。
你学到了什么?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 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 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 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 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 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 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 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 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 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 “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 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 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 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马
嵬
再续前缘,无异于痴 • 海外徒闻更九州, 兖、冀、青、 心妄想 他生未卜此生休。 徐、豫、荆、 倒叙:一波三折, • 空闻虎旅传宵柝, 扬、雍、梁 今日逃难, 曲折幽深 无复鸡人报晓筹。 昔日狂欢 • 此日六军同驻马,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对比衬托:暗含讽刺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 不及卢家有莫愁。
“ 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 家有莫愁”。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 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 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 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 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 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感情基调:讥讽
思 考
一、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 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 言,有何用意?
二、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观点? 三、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意思?
四、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观点?
具体研读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 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 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玄 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 “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 已尽,于事无补。
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 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 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 能保住既“织绮”、又能 “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 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 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 尾联运用了什么 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 手法,表达了作 己的妻子呢?需要用许多探 者怎样的观点? 索才能做出全面回答,用这 种疑问作结,丰富了批判内 容。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虎旅: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报晓: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 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空听军中传来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人传唱报晓。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当时:指李杨在几年前的七夕订立盟誓,愿 “世世为夫妇”。 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 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 守,因此“笑牵牛”。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 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牵牛织女。
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为何贵为天子却保 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 也没有呢?这一反问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 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致使国家动荡、人 民离乱的历史悲剧。 《马嵬(其二)》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既有 犀利的讽刺,又有同情哀怜。同时是一首借 古讽今的咏史诗,以唐玄宗时的藩镇之乱讽 作者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 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 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 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 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 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 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马
嵬(其二)
李商隐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 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有何用意? 以此来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观点? 对比反衬手法。 ①“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 柝”,“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 很不安适。 ②想起“鸡人报晓筹”,暗示主人 公渴望重享昔日安乐。 ③“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 那希望已幻灭。
杨贵妃
唐 玄 宗 李 隆 基
马嵬之变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 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 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 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 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 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 “马嵬之变”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 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 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