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运营管理一、判断20二、选择20三、简答20四、计算2*101.生产能力2.指派问题五、绘图题20箭形网络题以及关键路线计算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运营活动把资源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

2.什么是运营管理指合理组织系统投入要素,以高效创造出系统产出(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所有管理活动的总称。

Δ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任务QCD(最主要的任务)QCD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2)不断提高生产运作系统的效能和效率(3)不断提高运营系统的柔性提高产品生产的应变能力。

3.运营管理的实质运营管理的实质是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

4.运营管理研究内容●运营系统的设计●运营系统的运行●运营系统的维护●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第二节运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一、相对地位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被誉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三大基石。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某个职能发挥得如何,而且还依赖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度。

二、实际作用第三节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二、概念辨析●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 :是指制造业生产领域的管理。

●生产与运营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是指将生产管理的概念及方法应用在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其核心是实现价值增值。

第四节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一、生产经营一体化二、多种产品生产,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变三、信息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运营管理中综合应用四、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三、运营管理的理论渊源《生态学》5-3-45概念工具代表人物科学管理时间研究、工作研究泰勒一、生产率的改进Δ生产率——是衡量经济、行业、企业及流程绩效的一个基本尺度,指创造的产出值(服务和产品)与所使用的投入资源价值(工资、设备成本等)的比值。

即:生产率=产出/投入Δ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小时的产出指标Δ机器生产率——每台每小时的产出指标Δ多因素生产率——使用多种资源的产出指标,无单位二、全球化竞争三、快速的技术变革四、道德规范、员工多样化及环境问题第二章企业运营战略第一节运营战略概述二、运营战略的含义1.什么是战略运营战略描述的是企业怎样为其股东创造并保持价值,要求企业的运营系统与运营战略相匹配,涉及对运营管理过程和运营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所做出的根本性谋划。

所谓基本问题是指包括产品选择、工厂选址、设施布置、生产管理运营的组织形式、竞争优势要素等。

2.运营战略的实践意义保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三、运营竞争维度成本、质量、时间、柔性、服务、环保竞争力=价值/成本=(质量+时间+柔性+服务+环保)/成本第二节制造业的运营战略框架运营战略的核心思想:1.差异化:围绕需求,系统地选择与对手不同的活动,建立独特的价值。

2.明确运营重点: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维度上都做得最好。

成功企业一般某个或某些维度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而其他维度至少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所以运营管理者必须确定哪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参数,然后集中资源去实现这些目标。

3.供求长期平衡。

运营战略的实质: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企业希望达到的绩效目标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

三、基本类型Δ基于成本的运营战略:大量生产、成组生产、库存控制Δ基于质量的运营战略:全面质量管理、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Δ基于服务的运营战略:顾客定制化生产Δ基于柔性的运营战略:柔性制造系统(FMS)、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Δ基于时间的运营战略: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敏捷制造(AM) (Agile Manufacturing)Δ基于环保的运营战略: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第三节服务业的运营战略框架一、服务运营的特征1.顾客参与服务过程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3.服务是易逝性商品4.场所的选择取决于顾客(有限的规模经济性)5.劳动力密集6.无形性7.衡量产出的困难二、服务运营竞争维度1.结构要素(硬件):传递系统、设施设计、地点、能力规划2.管理要素(软件):服务接触、质量、能力和需求的管理、信息三、服务运营类型和方式四、服务业企业运营战略选择1.成本领先战略2.差别化战略3.目标集聚战略五、战略的制定程序(1)编制制定战略任务说明书:应包括生产运作战略的目的、意义、任务、内容、程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根据企业的规模不同,任务说明书的详略也不同。

(2)进行环境分析:发现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通过内部条件的分析总结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3)制定战略目标:产能利用目标、质量目标、产量目标和物资消耗目标等。

(4)评价战略目标: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5)提出备选方案。

(6)选择战略方案。

(7)组织实施。

第三章产品研究与开发二、相关概念2.新产品的分类Δ全新产品:是指应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具有新结构、新功能的产品。

该新产品在全世界首先开发,能开创全新的市场。

它占新产品的比例为10%左右。

Δ改进型新产品:是指在原有老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产品在结构、功能、品质、花色、款式及包装上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突破,改进后的新产品,其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品质更加优质,能更多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

它占新产品的26%左右。

Δ模仿型新产品:是企业对国内外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模仿生产,称为本企业的新产品。

模仿型新产品约占新产品的20%左右。

Δ形成系列型新产品:是指在原有的产品大类中开发出新的品种、花色、规格等,从而与企业原有产品形成系列,扩大产品的目标市场。

该类型新产品占新产品的26%左右。

Δ降低成本型新产品: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样性能的新产品,主要是指企业利用新科技,改进生产工艺或提高生产效率,削减原产品的成本,但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新产品。

这种新产品的比重为11%左右。

Δ重新定位型新产品:指企业的老产品进入新的市场而被称为该市场的新产品。

这类新产品约占全部新产品的7%左右。

三、意义1.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2.开发新产品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3.开发新产品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4.开发新产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制造业的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一、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1.技术推动型指按照原始理论(seed theory)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也就是说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

技术推动型的产品也被称为产品导向型(production oriented)产品,是以“技术→生产→市场”的模式出现,即“将研究结果推向市场”。

2.市场导向型按照所谓需求理论(need theory)方式,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新产品开发。

这种被称为市场导向型(sales oriented)产品,是以“市场→研究与开发→生产→市场”的模式出现,即“把市场需求带入研究”。

二、新产品开发过程1.三大关键环节Δ概念发展阶段Δ产品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关于新产品的物理设计。

其基本活动是产品原型的设计与构造以及商业生产中的使用的工具与设备的开发。

该阶段的结束是以产品的最终设计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有一套产品说明和产品工程图)作为标志。

Δ试生产或小规模生产阶段整体性能测试并确定生产流程。

是为实现产品大批量投产的一种准备或实验性的工作,因而无论是工艺准备、技术设施、生产组织,都要考虑实行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

同时,新产品试制也是对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检验,一定要避免设计是一回事,而试制出来的产品又是另一回事。

2.八个具体步骤Δ创意的产生,新产品开发的第一个阶段是寻找创意(Idea)。

Δ创意的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和放弃错误的创意,选出那些符合本企业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并与企业资源相协调的产品创意。

Δ概念的发展和测试,产品概念是可以用消费者术语表达的详细的构思,需要用合适的目标消费者进行测试,并收集消费者的反应。

Δ营销战略发展,企业选择了最佳的产品概念之后,必须制订把这种产品引入市场的初步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并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不断完善。

Δ商业分析,即从经济效益分析新产品概念是否符合企业目标,包括两个具体步骤:预测销售额和推算成本利润。

Δ产品开发,主要是将通过商业分析后的新产品概念送交研究开发部门或技术工艺部门试制成实体产品。

Δ市场试销,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就开始给产品准备品牌名称、包装设计和制定一个准确性的营销方案,在一个更可信的消费环境中进行市场试销。

Δ商品化,新产品试销成功后就可以正式批量生产,全面推向市场。

三、新产品开发的组织模式1、串行工程Serial Engineering从产品概念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流程选择以及市场导入,由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不同人员依次进行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称为串行工程。

串行工程是传统的产品开发的组织模式。

即“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样品试制→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装配”。

缺点:串行工程模式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来组织产品开发过程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同期的沟通和及时的反馈,产品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难以综合考虑到顾客的要求、可制造性、可靠性、环保性、经济性等多个约束因素,各下游开发职能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投入早期的设计,若发现前一个阶段的不合理的设计问题,只能再次返回前一个阶段重新修改调整设计,从而导致产品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低。

2.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为了加速产品开发过程,许多公司应用并行工程的方法来组织开展项目。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

这种方法力图使产品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市场需求,以减少产品早期设计阶段的盲目性,尽可能早地避免因产品设计阶段的不合理因素对产品生命周期后续阶段的影响,缩短研制周期。

优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并行开发团队可以通过能够支持并行工作、甚至异地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工作,实时地、在线地相互沟通信息、进行专家咨询、讨论设计方案、审查设计结果等等。

3.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的有关技术信息。

反向工程是从他人的产品入手,进行分解剖析和综合研究,在广泛搜集产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的解体和破坏性研究,运用各种科学测试、分析和研究手段,反向求索该产品的开发思想、设计结构、制造方法和原材料特性,从而达到从原理到制造,由结构到材料全面系统地掌握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