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一
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天气”两字,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组织学生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今天天气很好或是说今天天气不好,这时,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很好?”或“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不好?”)
二、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今天天气很好,是晴天。
除了晴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或:今天天气不好,因为今天下大雨,上学很不方便。
除了雨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
2.学生汇报:有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大风、沙尘暴。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择要板书)
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判断是哪种天气。
4.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天气。
(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么许多种天气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呢?为什么?
(2)进行简单统计,找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天气。
简单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确定,例如:数数、画“正”字等。
.讨论人们所喜欢的天气: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们都很关心天气,工人、农民、渔民,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又是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说明】让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学生可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快乐,体会到一种真切的自然的气息,而且,与录像和图片相比,到室外观察天气,学生获得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除了视觉以外,学生还可以从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观察天气并认识到可以从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天气,并且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将到室外去观察今天的天气,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语观察描述天气,并且指导学生把描述天气的词语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并且尝试用语言描述天气。
3.回到教室后,学生用语言交流描述当前观察到的天气特征。
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展开想象,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这些天气的特征。
.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记录各种天气特征。
(1)讨论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特征;
(2)教师提供范例,板画晴天、多云的符号;
(3)学生独立设计其它天气符号;
(4)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符号。
6.播放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片断,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四、外延伸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肯定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请学生说出),我们一个个记录在案。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讨论得出哪些问题可
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问题可以作为一项长期进行观察的任务,哪些问题是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
气温是多少
一、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一、教学准备
、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
(二)自主学习
、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
(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
B、再到室外去测测。
(测阳光下,背阴处)
、观察百叶箱。
(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
(3)、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
(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分组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
(一)、后作业
判断题
、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
)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
)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
(
)
教学反思:
第三
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
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做个头发湿度计。
小组合作来完成。
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师生小结。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
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分小组进行测量。
小组汇报。
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教师小结。
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教学反思:
第四
今天刮什么风
教学目标
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准备好制做材料。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后作业
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教学反思:
第五
气候与季节
教学目标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
复习引入。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观看本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人小组讨论。
秋天气候的特征。
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小组汇报。
师生小结。
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后作业
观察小动物。
观察植物。
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