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高中数学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重点高中数学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2015年10月18日姚杰的高中数学组卷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12?宣威市校级模拟)设点C为曲线(x>0)上任一点,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x轴交于点E、A,与y轴交于点E、B.(1)证明多边形EACB的面积是定值,并求这个定值;(2)设直线y=﹣2x+4与圆C交于点M,N,若|EM|=|EN|,求圆C的方程.2.(2010?江苏模拟)已知直线l:y=k(x+2)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三角形ABO的面积为S.的距离为M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Ⅱ)当时,求直线由.7.(2009?天河区校级模拟)已知圆C:(x+4)2+y2=4,圆D的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 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两点,定点P的坐标为(﹣3,0).(1)若点D(0,3),求∠APB的正切值;(2)当点D在y轴上运动时,求∠APB的最大值;(3)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Q,当圆D在y轴上运动时,∠AQB是定值?如果存在,求出Q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8.(2007?海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12x+32=0的圆心为Q,过点P (0,2)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Q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Ⅰ)求k的取值范围;(Ⅱ)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向量与共线?如果存在,求k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圆心为O,半径为1的圆与直线l相切于点A,一动点P自切点A沿直线l 向右移动时,取弧AC的长为,直线PC与直线AO交于点M.又知当AP=时,点P的速度为v,求这时点M的速度.10.过原点O作圆x2+y2﹣2x﹣4y+4=0的任意割线交圆于P1,P2两点,求P1P2的中点P的轨迹.()证明:点(是直角坐标系原点,即E(0,0).的方程是.则.其面积,2.(2010?江苏模拟)已知直线l:y=k(x+2)与圆O:x+y=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三角形ABO的面积为S.(Ⅰ)试将S表示成的函数S(k),并求出它的定义域;方程的距离为(弦长(面积?∴(﹣,t=时,其弧长的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求该圆的方程.离,让其等于轴所得的弦长为的距离为所以=,由此有解方程组得或.把直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的范围.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单调递增,故有,从..到直线的距离为,易证在,故不存在直线,当∠M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大于等于小于,即解得,则?=,,解得=<时,原不等式变为:[时,原不等式变为:)(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Ⅱ)当时,求直线(Ⅲ)设t=,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于弦长t=去找.再用两根直线方程联立,去找t=(Ⅰ)由已知,由于,.由.,,,,故.则,,即,=.又由得,则.,得由相交弦定理得﹣r),(0,a+r ∴,∴∴∴,∴,即,此时有故存在,使得向量与共线?如果存在,求与解得的取值范围为,则②所以代入上式,解得.由(Ⅰ)知的长为AP=时,点的长为,半径=,考虑,∴.cos)DC=sin,∴∴.的速度10.过原点O作圆x2+y2﹣2x﹣4y+4=0的任意割线交圆于P1,P2两点,求P1P2的中点P的再由韦达定理得:,因为上,得到的中点,所以,代入上式得两端乘以,得即x+y=x+2y()这是一个一点为中心,以考点卡片1.二次函数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其性质主要有初中学的开口方向、对称性、最值、几个根的判定、韦达定理以及高中学的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曲线的平移.【解题方法点拨】以y=ax2+bx+c为例:①开口、对称轴、最值与x轴交点个数,当a>0(<0)时,图象开口向上(向下);对称轴x=﹣;最值为:f(﹣);判别式△=b2﹣4ac,当△=0时,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0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无交点.②根与系数的关系.若△≥0,且x1、x2为方程y=ax2+bx+c的两根,则有x1+x2=﹣,x1?x2=;③二次函数其实也就是抛物线,所以x2=2py的焦点为(0,),准线方程为y=﹣,﹣(﹣)﹣,﹣;﹣;y+)轴向右,在向下平移时,就变假设向量=,向量=,则=2,那么向量与向量平行,且有,即当向量=)与向量==﹣0.5.解;∵向量与共线,∴存在常数k,使得=k()∴2=k.﹣1=λk解得,λ=﹣0.5故答案为﹣0.5.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若向量与共线,就能得到含λ的等式,解出λ即可.【考点分析】向量共线定理和向量垂直定理是向量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定理,要学会应用这两个定理去判别向量之间的关系.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的一般定理为①(±)2=2±2?+2.②(﹣)(+)=2﹣2.③?(?)≠(?)?,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运算法则和数的运算法则有些是相同的,有些不一样.【例题解析】“(?=?”||=||?||?=”⑥“类比得到.“”(?=即③错误;∵||≠||?||,∴“|m?n|=|m|?|n|”不能类比得到“||=||?||”;即④错误;∵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m?n)t=m(n?t)”不能类比得到“()?=”,∵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元律,∴”不能类比得到,即⑥错误.故答案为:①②.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交换律,由“mn=nm”类比得到“”;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分配律,故“(m+n)t=mt+nt”类比得到“()?=”;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故||=||?||?=”故不能类比得到.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就叫做方程的曲线.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直接法)(1)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2)列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M|p(M)};(3)代入:用坐标表示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5)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在曲线上的点(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技巧.(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关键是条件的转化,即转化为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3)相关点法:用所求动点P的坐标(x,y)表示已知动点M的坐标(x0,y0),即得到x0=f(x,y),y0=g(x,y),再将x0,y0代入M满足的条件F(x0,y0)=0中,即得所求.一般地,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可用相关点法求解,相关点法的一般步骤是:设点→转换→代入→化简.d=由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直线方程的形式:2、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r>0),其中圆心C(a,b),半径为r.特别地,当圆心为坐标原点时,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为:x2+y2=r2.其中,圆心(a,b)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r是圆的定形条件.(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其中圆心(﹣,﹣),半径r=.8.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知识点的认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四种种形式:(1)y2=2px,焦点在x轴上,焦点坐标为F(,0),(p可为正负)(2)x2=2py,焦点在y轴上,焦点坐标为F(0,),(p可为正负)四种形式相同点:形状、大小相同;四种形式不同点:位置不同;焦点坐标不同.下面以两种形式做简单的介绍:(,﹣﹣列的数表写黑体字母表示它,记作这m×n个数称为矩阵A的元素,简称为元,数a ij位于矩阵的第i行第j列,称为矩阵的(i,j)元.以数a ij为(i,j)元的矩阵可简记作(a ij)或(a ij)m×n.矩阵A也记作A m×n.注意:①矩阵的记号是在数表外加上括弧,与行列式的记号(在数表外加上双竖线)是不同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②矩阵的行数和列数不一定相等.2.二阶矩阵由四个数a,b,c,d排成的正方形数表称为二阶矩阵,其中称为矩阵的元素,矩阵通常用大写字母A,B,C,…或(aij)表示(其中i,j分别为元素aij所在的行和列).2.矩阵的乘法行矩阵[a11 a12]与列矩阵的乘法规则为,二阶矩阵与列矩阵的乘法规则为=.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不满足交换律和消去律.对应的实数,只要在数轴上确定出具有上述特点的点的位置,就可以得出不等式的解.4.不等式|a|﹣|b|≤|a+b|≤|a|+|b|,右侧“=”成立的条件是ab≥0,左侧“=”成立的条件是ab≤0且|a|≥|b|;不等式|a|﹣|b|≤|a﹣b|≤|a|+|b|,右侧“=”成立的条件是ab≤0,左侧“=”成立的条件是ab≥0且|a|≥|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