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和类型(P147)
1.概念: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与日常谈话是不是一回事?
本质区别:
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谈话,是紧紧围绕研究的主题进行的谈话。

讨论:
访谈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案例某同学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对近、现代史非常感兴趣,他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决定研究长征的起因和历史意义。

他们到图书馆、书店等处查阅了大量有关长征的资料。

为了弥补这些书面文字资料的不足,他们还想到了访谈法,希望能从老红军的口中“掏”出更生动的一手资料来。

下面是他们的描述:
今天,我们突然想到可以去采访老红军。

听说邻村有两位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我们不如就去吧。

说干就干,我们几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位老红军家。

不料却是“铁将军把门”——没人;我们又来到第二家,却被当成讨饭的给“轰”了出来。

我们只好扫兴地回家了。

(一)答访谈前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访谈问题》选择访谈对象》取得认可同意》确定时间地点》知识准备》设计访谈提纲》模拟训练
访谈提纲的设计(P150)
1. 明确访谈目的,围绕研究目的考虑从哪几个方面提问,每一方面提出几个问题。

2.访谈类型:
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
一次性访谈——重复性访谈
个别访谈——集体访谈
3.访谈主题
4.访谈具体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问题清晰、具体)
5.访谈的具体时间、地点、访谈人员与访谈对象
6.访谈的资料记录与分类方法
记录一个现场追问的问题
主持人身上哪些访谈技巧值得我们学习?(提问、倾听、回应)
注意第一,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
第二,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
第三,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

三、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
•访谈结束后,要对原始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和编码,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写好访谈小结。

教育实验研究
自变量:研究者要操作的变量,即实验变量,变化的措施、条件,即实验变量(不同的教材、
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因变量:是因操作变量而发生改变的变量,即实验的结果。

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的自变量。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被试的选择和对实验的控制程度)
前测与后测
在给予实验剌激之前,前测(pretest);
在给予实验剌激之后,后测(posttest)。

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剌激的一组对象;
控制组(control group)(对照组),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但实验过程中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教育实验设计的类型(P180)
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准实验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
真实验设计:前后测验等组设计、只有后测实验的等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自己复习P180-185的内容,
•你有哪些问题?
•三种实验的分类标准,你知道吗?
1.前实验(pre-experiment)
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的研究,自然班,非随机。

基本模式有三种:
(1)单组后测实验(单一性个案研究)
S(X—O)
(2)单组前后测验实验
S(O1—X—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两组被试,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S1(X—O)S2(O)
2·准实验设计
自然班,非随机,有前测和后测,有实验组和控制组。

分为: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
不等控制组设计S1(O1—X1—O2)S2(O3——O4)
3.真实验
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派,被试具有代表性和同质性。

(1)前后测等组设计:随机分组;有前后测,有实验组和控制组。

RS1(O1—X—O2)RS2(O3——O4)
(2)只有后测实验的等组设计: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

RS1(X—O1)RS2(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略)
等组前后测设计和等组后测设计的综合
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两组有前测,两组无前测一前测组和一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
四个组均有后测。

实验属于什么类型?
1.有无随机分组
2.有无前后测
3.有无实验组和控制组
1. 无随机分组——前实验、准实验
有随机分组——真实验
2.有无前后测——仅后测、前后测
3.有无实验组和控制组——单组、固定组、不等控制组、等组
练习
课题名称一:关于计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研究
实验处理:
1、实验班,按实验教材及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2、对比班,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材和参考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样本:天津育婴里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

因变量测定:分段学业成就测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统一练习作业时间;实验前统一测试两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

问题一:
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
3.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结果?
有无随机分组、有无前后测、有无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设计类型:
“准实验——不等控制组设计”
课题名称二: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分别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何种性质的影响?
实验处理:
1、实验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传统教材。

样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
三组,每组15人。

因变量测定: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统一进行阅读测试。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基本阅读教材相同;等组。

问题二:
• 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 2.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
• 3.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结果?
上述实验设计:
真实验——等组前后测设计
操纵
观测
控制 访谈问题
吐字不清
风格多样
善于创新
贴近生活
叛逆孝顺
勇往直前
爱面子
个性突出
音乐天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