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定
第六章
理论构思 形成研究 假设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信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 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
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 1)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 2)根据假设的内容,设计具体的方案手机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 3)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 要战略措施。
书 P44
我国教育研究模式的基本特 点
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总结 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 ③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脱节,与自然哲学研 究脱节 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齐直观;
书 p5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
第三 节 教育 研究 与教 育科 学的 发展
教育研究在 教育科学发 展中的重要
作用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 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 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教育 实验 1)通过教育实验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对教育理论进行: 鉴别→筛选→改造→提炼 在教 →完善 P52 育理 论发 2)促进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展中 的重 3)对引进借鉴的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加以 检验→改造→变通→综合→创造 要作
用 4)使教育理论具体化以应用于教育实践提供操作程序
6
教育 研究 选题 的主 要来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第
一
教育科学研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章 教 育 研 究 方 法 的 概
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究方法的特 点
4.相关学科的发展与教育研究 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基础之一,为教育理论提供科学论证的依据 生理学与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关系甚为密切 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可了新的研究课题
5.社会文化传统与教育研究 区域不同,文化研究传统不同,教育研究方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教育研究中的大统一观念重利轻义,缺乏理性思维方式 西方教育思维上注重现实,表现在功利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 的发展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 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 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 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 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 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 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内在规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基本类
型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 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 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 何改进” )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 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 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述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教育研究的 历史阶段和 基本特征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C-20C 初)经验论的代表培根,唯理 论的代表笛卡尔。具体表现 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 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形成了 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 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 学化进程上前进了一步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 验方法”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C 初-20C50s)代表人物杜威、梅伊曼和拉 伊。 1,从其他学科移植了多样的研究方法,如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调 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 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心理学所使用的一些如心理测量方法等。还没 有形成独特的教育学方法论体系 2.形成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用的 与理论的、实证的与思辨的。 3,使用注意倾向明显:经验-理论-检验-扩充材料-新理论(轻理性) 4,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如比较教育学:从事实描述到说明 其特征 5,受到两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心理学 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50s 后)受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 影响,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 1,科学研究渗透到自然和社会的广泛领域 2,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 科,促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促进了综合的思维方式 的发展 3,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 实,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方法论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促 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4,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综合性日益增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 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1)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性方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观点注重从整体上研究事 物的结构、层次等 2)系统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描述事物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论—— 结构方法 3)以信息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递和转换到过程, 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
4·理论研究水平(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回答的问 题:发生了什么)
第二 节 教育 研究 方法 的分 类
1.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 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四、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性方法 1)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 2)研究过程的实施上,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换环境中加以考察,重视人的主体 性发挥 3)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看成单纯知识的传 递、积累过程
五、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1)强调教育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探索教育实验的特点以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 平 2)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展
四 课题 3.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章 的特 4.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点 研
5.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 选题价值论证
究 课题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课 论证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题 的基 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合理性) 的 本内 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选容
4
1.哲学认识论与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总是与哲学认识论相互渗透、合为一体,研 究教育必须把教育问题放在哲学思想背景下加以考虑,才能做出比 较合理地考虑 不同的哲学认识论基础,决定不同的方法论特点。 一是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观点 二是人文主义的反实证主义观点
2.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研究 一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所建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对教育研究的直接渗透,并为教育研究手段的提供了条件 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仅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它所引起的思维方式 的变革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也产生了影响
教育研究应遵循的方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 借鉴
三、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四、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
3
★直觉观察期(古希腊-16C)朴素唯物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朴素性和自发性。
1,考察 教育问题 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教育研究的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含义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 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 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不 同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