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的冰川冰(即为冰川)
2、成冰作用
在雪线以上的积雪,经 一系列“变质”阶段而形成 冰川冰的过程。
两个阶段
有新雪变粒雪,密度变大 粒雪更加紧密结合
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高降雪量温度也较高的海洋 性气候区——以融化-再冻结 过程为主,有融水参加,成 冰速度快。
干旱低温的大陆性气候区—— 冷型成冰作用占优势,压实作用 为主,成冰速度慢。
探地球之奥秘 悟人生之真谛
3、雪线
是指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分 界线,又称均衡线。雪线高度在不 同地区是不同的,它受温度、降水 量、及地形的影响。
冰雪积累区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冰雪消融区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山岳冰川
❖ 2、冰川的运动
因素:主要是冰川本身的重力和压力。
重力流 压力流
B、冰川物质平衡
除冰斗冰川外,其他冰川都是有明显的积 累区和消融区。积累区中冰雪的净积累量与 消融区中冰雪消融量之比叫冰川物质平衡。 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冰川前进;反之,冰川 退缩;两者相等,冰川冰舌前端位置稳定。
❖ (三)冰川作用及冰川地貌
1、冰川侵蚀作用
A、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施加于冰床上的强大压力和剪切 力,会对冰床产生巨大的破坏。这种作用称为侵蚀作用 。 磨蚀作用是一种机械作用,破坏力十分巨大,其作用的方 式有两种:拔蚀作用 和磨蚀作用
由于冰川不同部位
的运动速度不同,底
部和两侧基岩因摩擦
而运动慢;上部和中
间运动快,这种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将导致冰川表面发生

冰川裂隙及冰层褶皱



(二)冰川的类型及冰川物质平衡
A、冰川类型 根据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
❖ 1、山岳冰川类型
❖ (1)冰斗冰川及悬冰川 ❖ (2)山谷冰川 ❖ (3)山麓(the foot of a mountain)冰川
第六章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液体和固体, 所有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 占陆地淡水总量15%,其余85%的 水以固态的形式构成冰体。这些陆 地上的冰体,在由于地面坡度和冰 体厚差异所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下, 能产生缓慢地运动。陆地上终年缓 慢流动着的冰体为冰川。
冰川 也!
全球冰川面积共15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格陵兰 的冰体占1465平方公里。这种大面积的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的冰川称大陆冰冰川(冰盖)。
鳍脊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角峰
角峰 冰斗
角峰
大陆冰川剥蚀地貌
由于磨擦形成的擦痕
大陆冰川剥蚀地貌
古冰川作 用形成的
湖泊
5、冰碛物
由冰川直接沉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
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粒度成分
a、
冰碛物的岩性 冰碛物的构造 冰碛砾石的磨圆度 冰碛石形状及表面特征 冰川石英砂表面构造特征
2、冰川的搬运作用
A、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可将冰川 内部及冰川前缘的碎屑物搬运到 它处。其搬运特点是:搬运力巨 大;机械搬运;搬运过程不损失 能量;无分选;无磨圆。搬运的 方式:载运和推运,以载运的方 式为主。
冰川的 载运
冰川 的推 运
3、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作用主要是机械堆积作用。冰川搬 运的冰碛物在气候转暖、冰川消融和冰碛物过 多、搬运过程中受阻滞留等情况下,堆积下来, 称为冰川的堆积作用。
4、冰蚀地貌
各种冰蚀地貌分布在不同部位。雪线附近及其以上有冰斗、刃脊 (鳍脊)和角峰;雪线以下形成冰川谷(冰槽谷or “U”型谷or 幽
谷)、悬谷和羊背石。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的形成过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角峰 冰斗
鳍脊
冰川谷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冰川谷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冰川谷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另一部分冰川零星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上气 温在零度以下的地带;这部分冰川称为山岳冰川 。
主要内容
❖ 一、冰川地貌和堆积物 ❖ 二、冻土地貌和沉积物 ❖ 三、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
一、冰川地貌和堆积物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1、定义 冰川(glacier) 积雪 物理变化 可塑性冰川冰 压力和重力 运动
冰碛物
b、 冰碛物的成因分类 冰川压力融化 滞碛——滞泻作用 阻滞作用
粘贴作用
融出碛——热力融化
流碛——重力作用
c、冰碛物特点
1、纯碎屑堆积 2、分选性极差无层理 3、磨圆度差 4、冰漂砾表面常有冰擦痕 5、冰碛物中常保存有喜冷植物孢子花粉及化石
其中滞碛、融出碛及流碛三者间的区别见教材103页。
冰斗冰川
悬冰川
❖ 2、冰原、冰帽和冰盖
冰原:表面平坦或下凹的冰体
冰盖:冰原表面由下凹转变为上凸则为冰冒,S>50000km2 则为冰盖
❖ 根据冰川温度
暖型冰川 发育在气温较高,沿岸有暖流补充水分的地区,
冰川温度在0℃左右,补给快,流动快,消融快 冰川破坏力大,冰碛物发育
冷型冰川
发育在气温较低的极地和内陆高山区,年均气 温在0℃以下,积累慢,消融慢
取决于冰床坡度的流动(如山岳冰川) 取决于冰面坡度的流动(如大陆冰川)
基底滑动 冰与床底岩石界面
上融水的滑润和浮托作用沿冰床向 前滑动
塑性流动 平行晶粒底面的
粒内剪切蠕变,使整个冰川的定向 蠕动
运动速度:纵剖面:冰川表面 〉冰下 平面:中心 〉两侧
一般情况下,冰川的运动速度是两者的代数和,且十分缓慢。
6、冰碛地貌
底碛丘陵 1. 基碛及基碛地形
鼓丘 2.终碛堤(前碛堤) 3.侧碛堤
山谷冰川 末端地貌
7、冰水堆积地貌
冰前沉积
冰水扇 冰水冲积平原 冰水阶地 冰水湖
冰川接触沉积
冰阜阶地及冰砾阜 锅穴 蛇形丘
冰砾阜阶地
二 冻土地貌和沉积物
一,什么是冻土?
中文名称:冻土 英文名称:frozen soil ; froze ground 定义:在土层大量丧失热量,低温不断 下降 地面形成的 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二,冻土分类
冻土一般可分为 短时冻土:持续时间数小时,数日 季节冻土:持续时间半月至数月。 永久冻土:持续时间数年至数万年以 上
短时冻土
冻土
季节冻土
多年冻土
三 ,我国冻土的分布
中国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季节冻 土占中国领土面积一半以上,其南界西从云南 章凤,向东经昆明、贵阳,绕四川盆地北缘,到 长沙、安庆、杭州一带。季节冻结深度在黑龙江 省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省西北部可超过3 米,往南随纬度降低而减少。多年冻土分布在东 北大、小兴安岭,西部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 及青藏高原等地, 总面积为全国领土面积的1/5 强。有人提出中国冻土分为多年冻土(2年以 上)、 季节冻土(1月以上)、瞬时冻土(小于 1月),其区划前提分别为年均地面温度、最低 月均地面温度、极端最低地面温度等于或低于 0℃。 瞬时冻土南界大致与北回归线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