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第1 页共8 页1.0目的规范对产品入仓、储存防护、出仓、账务处理等进行合理地、有效地管控。
2.0适用范围适用于PET外加工厂仓务部产成品各运作环节的操作。
3.0术语(无)4.0职责:4.1生产部:负责产品入库单据填写、数量清点交接、标识粘贴工作。
4.2品控部:负责制程产品的检测及结果反馈,监督异常品的处理过程工作。
4.3品管部:负责成品的检验、放行、客诉产品召回处理工作。
4.4仓务部:负责产品入库的接收、标识、仓储期间的防护、成品发放以及账务处理工作。
4.5物流部:负责成品出货指令的传达和装货车辆的调度以及出货现场监督协调工作。
5.0操作流程图页码第 2 页 共 8 页成品收发货流程图加工厂/加工方品控部加工厂/加工方生产部加工厂/加工方仓务部营销-支持管理部加工厂品管部1、生产过程保温样隔离品待检品2、入库产品入库单3、判定合格品隔离品4、放行9、待发货不合格品分析和处理规范隔离品5、挑选再次作业记录单6、判定7、判定8、放行YESNO10、开《出库单》11、成品出库合格品次品王老吉损坏赔偿流程12、帐务处理成品进销存日/月报表保温样存放于保温库中,9-14天后返还回仓库,领取与退仓均使用加工方自制单据页码第3 页共8 页6.0 内容及要求6.1 产品入库:6.1.1 每日生产过程中,叉车司机将待检品或在线隔离品叉运到指定的待检区或隔离区,加工方品控部依据《PET瓶装凉茶饮料成品取样检验规范》对包装后的成品取样,存放于保温库9-14天。
6.1.2生产结束后,加工方品控部将该批次的保温样开《保温产品借用单》经加工厂品管部审核后,交加工方生产领班,加工方生产领班填写《产品入库单》,《产品入库单》的填写内容包括:名称、批号、规格、单位、入库数量、板号或时间段、状态等,若是隔离品还需注明隔离原因,入库数量包括存放在仓库的产品和保温库的产品,加工厂生产领班签字确认。
双方仓管员根据《产品入库单》、《隔离单》共同盘点,核对入库数量(清点数量包括:仓库存放和保温库存放),无误后在《产品入库单》上签字确认,整理相应联单分发给相应部门进行帐务处理,督促加工方仓管员及时粘贴《待检产品》或《隔离产品》标识单。
6.1.3保温样在保温库中存放9-14天后返还仓库,加工方品控部开《保温产品归还单》,加工厂品管部审核,双方仓管员共同确认入库数量,无误后签字确认,保温库产品出库、入库使用加工方单据,不在《产成品进销存日报表》中体现,只是做为凭证留底,若返还回仓库的数量不等于领出的数量时,根据产品的流向提供相应单据(加多宝单据)进行帐务处理(若为抽样或报废开具《产品出仓单》,若为丢失,则按产品丢失处理)。
6.2 隔离品挑选6.2.1依据《不合格品分析和处理规范》对需要挑选的隔离品进行挑选处理,加工方生产部依据我司品控部或品管部审核后的《再次作业记录单》上的批号和数量开具《隔离品挑选领用申请单》向仓库申请领取产品,加工方仓管员依据《再次作业记录单》、《隔离品挑选领用申请单》安排叉车司机叉运出相应产品到隔离品挑选区,双方生产、双方仓管共同确认所领产品的批号、板号或时间段、数量是否有误,无误后在《隔离品挑选领用申请单》上签字确认。
6.2.2返工挑选后的产品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由加工方生产部开《隔离品挑选领用进仓单》,加工厂生产领班审核,双方品控部确认该批产品返工完毕及挑选出的次品数量。
双方仓管员共同清点入库数量并签字确认,加工方仓管员及时粘贴《隔离产品》标识单。
6.2.3 返工挑选产生的次品,由加工方生产部开《产品出仓单》与双方仓管员共同清点数量,无误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监督报废过程(双方仓务部、生产部、品控部、加工厂品管部)。
6.2.4 隔离品挑选使用的《隔离品挑选领用申请单》、《隔离品挑选领用进仓单》无需做帐务处理,报废次品使用的《产品出仓单》需在《成品进销存日报表》中体现。
页码第4 页共8 页6.3 产品取样6.3.1 入库后的异常产品取样或送质检局检测的产品取样,由加工方品控部开《抽样申请单》,经加工厂品管部审核后方可向仓库申请取样,加工方仓管员收到《抽样申请单》后陪同品控人员一起取样,取样后由加工方仓管员开《产品出仓单》,出仓类别勾选“抽样”,双方仓管员、双方仓库主管、加工方品控签字确认。
6.4产品放行6.4.1品管部依据《凉茶成品放行规范》进行判定,若检测合格就以《检验放行通知单》书面形式知会仓库,双方仓管员依据《检验放行通知单》盘点仓库实物,无误后签字,将相应联单分发相应部门进行帐务处理,加工方仓管员应及时将《待检产品》、《隔离产品》标识单更换为《合格产品》标识单。
6.5 销售出货6.5.1每日13:00-15:00营销-支持管理部以邮件的形式知会加工厂仓务部及集团物流部次日发货计划,仓管员(统计)收到发货计划后,统计出发货的版本、规格、数量,按《发货出库单打印程式操作手册》进入加多宝-综合查询系统打印《出库单》,统计《出库单》的数量与营销-支持管理部发出的发货计划进行核对,若有误及时反馈给营销-支持管理部,收到集团物流部以邮件形式的《出库单》财务签字版后,再次与《出库单》原件逐一核对,无误后将《出库单》移交给集团物流部驻厂调度人员,驻厂调度人员在《出库单》的第一联(财务存根联)背面签字,回传递给加工厂仓库存档。
6.5.2 仓库主管每日17:00前将次日的出货明细知会双方仓管员及加工方仓库负责人,以便提前做好发货准备工作。
6.5.3 集团物流部驻厂调度人员将出货具体信息告知承运商,做好车辆调度工作。
6.5.4装货车辆到达指定仓库后,加工方仓管员安排车辆停放,双方仓管员按集团物流部签发的《承运商运输车辆标准》对车辆进行复查。
具体内容:a)车厢底板平整,无严重凹陷、凸起,厢门能正常关闭,栏板和厢板内壁无可能造成产品损伤的突出物,厢体无严重破损;b)车厢清洁、干燥、无污染、无挥发性异味和可擦掉污渍,无有毒有害的化学品、药物;c)配备相应的防护材料(如:蓬布、绳索、减压条等),对于不符合项,加工厂仓管员知会驻厂调度人员,由调度人员知会承运商现场人员要求货车司机进行整改。
整改后仍然不符合装货要求的,通知驻厂调度做退车处理。
6.5.5 承运商现场工作人员将车牌号完整的填写在《出库单》上,加工厂仓管员再次审核《出库单》,页码第5 页共8 页具体内容:a) 检查单据是否清晰、整洁、干净;b) 检查单据上的品名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完整;c) 查看“特别说明”栏,是否有特别说明,如:随车配送纸箱或样品等;d) 核查单据上相关人员是否签字:财务在复印件上的签名、销售制单员、物流部调度员、承运商签字及盖章;e)核对《出库单》上的车牌号与装货车辆是否一致。
6.5.6 《出库单》审核完毕后,通知加工方仓管员将《出库单》上的相关信息(出库单号、品名规格、发货数量、车牌号等)抄至加工方自行印刷的《出货单》,加工厂仓管员复核。
6.5.7《出库单》及车辆状况符合要求后,加工方仓管员放置安全警示牌,如:正在出货,小心叉车等标识,确认装货车辆已熄火停稳后,安排叉车和搬运开始装货。
6.5.8出货应遵循“特殊优先,先进先出”的原则,出货过程中,加工方仓管员必须将每板产品的《托盘标识卡》以车为单位收集,并检查实物与标识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如实记录每板产品的板号或时间段于加工方的《出货单》上。
若发现《托盘标识卡》的信息与实物不符,该板产品暂时不装车,知会生产人员到现场确认并更正。
每辆车装货对应的产品托盘分开存放,不能混放,以便装货完毕后作为清点数量的辅助数据。
6.5.9 若同一辆车装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客户,加工方仓管员应先询问货车司机先卸哪家客户,后卸哪客户,或者要求承运商在《出库单》上备注清楚,装完一家客户的产品应使用纸皮或其它材料将产品隔开。
6.5.10搬运人员必须按《货车装货管理规定》中对产品码放的要求执行,发现外箱有破损或变形的交于加工方仓管员隔离,加工方仓管员及时更改该板产品发货数量,将破损或变形的产品统一存放在托盘上,按《不合格品分析和处理规范》处理。
6.5.11叉车司机在发货前应检查叉车安全性能及储电状况,及时更换电池;在发货时,叉车要匀速行驶;叉车倒车时需要鸣笛警告;叉车不得叉货至半空装货,在必要时用托盘搭台装货,以确保安全作业。
6.5.12加工厂仓管员应对整个装车过程进行监督。
具体内容:a)监督加工方仓管员是否遵循“特殊优先,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b)监督所发产品表面是否有灰尘和破损现象;c)监督搬运人员是否按要求搬运、码放产品;页码第6 页共8 页d)监督叉车叉运过程是否安全;e)监督外来人员在厂的行为规范;6.5.13装车完毕后,加工厂仓管员清点现场托盘,核对《托盘标识卡》与出货记录是否一致,通知货车司机清点装货数量,无误后,将出货记录填写在《出库单》上,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每联)、无歧义;若书写有误,请在错误的信息上划双横线,在右边填写上正确的信息,并署名、日期。
填写内容:检验合格证号、产品批号、板号或生产时间段、数量,双方仓管员、货车司机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
将经销商联和客户回单联交于司机。
监督司机做好防护措施后,加工方仓管员开具《出门条》给货车司机,保安核对《出门条》后给予放行。
6.5.14 装货车辆离厂后,搬运工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叉车司机将托盘整理成统一高度,整齐叠放,双方仓管员及时核对库存,若有异常及时上报主管并协助处理;加工方仓管员将发货批次剩余的产品做好相应标识。
6.5.15 当日发货完毕后,加工厂仓管员依据《出库单》(包含拆单,只发了一部分)统计发货批号及数量,完成台帐,双方仓管员共同盘点库存,完成《成品仓日常盘点表》,核对盘点数据与台帐结存数是否相符,若有差异,及时查明原因并上报主管处理。
6.6 次品管理6.6.1 次品包括仓库运作次品、隔离品挑选次品。
6.6.2 依据签定的《加工合同》内容决定次品处理方式,合同明确了哪种状态下产生的次品需赔偿,哪种状态下产生的次品不需要赔偿。
6.6.3 不需要赔偿的次品直接开《产品出仓单》,次品原属哪个部门产生的就由哪个部门开《产品出仓单》(例:隔离品挑选次品,由加工方生产部开单),双方仓管员,双方生产领班、双方品控员、加工厂品管部现场监督报废过程并签字确认或按需求做转次处理。
相关单据交双方仓库做好帐务处理。
6.6.4 需要赔偿的次品(如:出货过程中损坏)根据《隔离品领用申请单》、《隔离品领用进仓单》转入次品仓,实物统一储存于次品区,粘贴《不合格产品》标识单,一个月整理一次数据交仓库主管,由主管出具《赔偿确认单》与加工方相关人员洽谈赔偿事宜。
并督促加工方财务尽快汇款至所属公司财务的账户上或在加工费中抵扣,待财务邮件知会已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