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复习资料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复习资料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复习资料
一、内容:(掌握加点字词)
虽.(即使)有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弗食.(动词,吃),不知其.(代词,代
“食”的对象)旨.(味美)也。

虽有至.(达到极点)道,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

是故
..
(所以,因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反过来要求自己)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勉强)也。

故曰:教.(教学)学.(学习)相长.(促进)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教)学.()(学习)半。

”其.(表推测。

大概,恐怕)此之谓乎。

二、巩固:【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朗读节奏。

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 相长也。

《兑命》曰:“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
四、文学常识: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西汉戴圣编纂。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五、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六、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七、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八、一词多义
学.学半音xiào,教
1、学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
2、其
不知其.旨也它的
九、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其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十、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教学相长”。

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2、读了“教学相长”,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谈学习体会。

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难题的时候,要主动帮忙,这样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提升自己。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观点。

(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两个转折复句,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相关主题